桓台博物馆:
县域文博的“精品化”与“特色化”标杆
天 琮
桓台博物馆是淄博市首个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1998年成立,1999年正式开放,隶属于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全馆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东夷文明之光》《齐国瓦当艺术》《古泉汇展》《铜镜鉴赏》《廉振家声——新城王氏家族文物展》《瓷器、玉器、佛像》《薄姑国青铜器》《陶文、印章》等9个专题陈列,一个《彩蝶世界》标本展及两个临时展厅,展出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品上起8500年前的后李文化,下至明清,系统展示了桓台地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
一、馆藏文物:精品迭出,层级高端
馆藏文物丰富,现有珍贵文物22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5件/套、二级文物19件/套、三级文物125件/套。镇馆之宝尤为亮眼:一是史家遗址出土的岳石文化刻字卜骨片,约公元前15世纪以前的遗物,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300多年,为研究甲骨文的起源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二是“湘竹金扇”,双面铺金檀木作内骨、湘妃竹作外骨,一面是明代唐寅的真迹人物画(线条流畅、意境悠远),另一面是康熙御书唐诗(字体苍劲有力,诗中“每至夕阳岚翠近,只言篱幛依前山”赞誉官员清廉与超脱),还有康熙御笔“信古斋”“临米芾中堂”等书法及王渔洋诗文手稿、人名章,均为皇家珍品;三是《彩蝶世界》标本展,展出1500余种、20000余只世界珍稀蝴蝶标本,涵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中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三尾褐凤蝶、世界最大蝴蝶金裳凤蝶、拟态蝶枯叶蝶、梁祝蝶等,填补了山东地区无昆虫馆的空白,规模与品种位居全国前列。
二、专题陈列:主题鲜明,覆盖广泛
专题陈列紧扣历史脉络与地方特色:《东夷文明之光》以8500年至3100年的后李文化至商末时间为线,展示大汶口文化彩陶(如红陶钵、彩陶盆)、龙山文化蛋壳陶(薄如蛋壳、工艺精湛)、岳石文化甲骨文等文物,内涵丰富且上下连贯,被称为“东夷文明的浓缩”;《齐国瓦当艺术》聚焦齐国瓦当的演变,从春秋战国至汉代,展品包括树木纹、饕餮纹、云纹等瓦当,体现了齐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古泉汇展》是全省第一家钱币专题展,按时代顺序展示钱币起源(贝币)、发展(刀币、布币)、演变(铜钱、纸币)过程,图文并茂,涵盖了从夏商周到近代的钱币种类;《薄姑国青铜器》展出桓台史家遗址及周边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父癸”铜觚、“父辛”铜爵、“爻”鼎等,铸有族徽及铭文,为探讨山东商代氏族分布提供了重要佐证。
三、教育与文化活动:多元创新,贴近群众
桓台博物馆以“重过程、重体验、重参与”为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丰富活动:研学实践方面,推出“拓印时光”研学课堂(常态化开展,10人以上成团),让学生体验传统拓印技艺,感受文物背后的文化;流动博物馆走进乡村、社区、学校、军营,将文物展览送到群众身边,扩大文化覆盖范围;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培养“博蕴小讲解员”(中小学生参与),通过培训让他们成为文物讲解的小使者,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特色展览方面,不定期举办近现代艺术品展览(如古代文物展、海内外艺术品展)及主题展览(如2025年的“古卷凝芳——陈旭先生收藏古籍善本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四、荣誉与地位:县域博物馆的“国家级”认可
桓台博物馆作为淄博市第一个区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其综合性、独特性受到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的肯定,先后被授予“淄博市科普教育基地”“淄博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淄博市中小学研学基地”“淄博市美学教育实践基地”“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4年,成功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第五批),成为桓台县靓丽的城市名片,彰显了县域博物馆的实力与影响力。
结语:小馆大境,县域文博的“桓台范式”
桓台博物馆虽为县域场馆,却以“精品化”的文物收藏与“特色化”的展陈体系,在齐鲁大地的文化版图上树立起一座鲜明的坐标。这里既有史家遗址出土的岳石刻辞——以300年之早改写甲骨文起源认知,又有“科举卷遗珍,墨痕熠熠证儒风”与王渔洋诗墨——串联起明清文脉的雅韵;既有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展现史前工艺的极致匠心,又有《彩蝶世界》万种鳞翅——填补山东昆虫科普的空白。这些跨越8500年时空的藏品,不仅是桓台地域历史的“活档案”,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微观缩影。
更难能可贵的是,桓台博物馆以“小而精”“专而深”的定位,探索出一条县域文博的特色发展路径:它不盲目追求体量宏大,而是聚焦地方文化基因,将“镇馆之宝”的学术价值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文化共鸣;它不局限于传统展陈形式,而是通过教育研学、数字互动、流动展览等方式,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正如其馆藏所喻——一枚甲骨可窥文字起源,一片蝶翼能见自然奇观,一件瓷器可品生活美学,这座“社区型博物馆”既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学者的“研究基地”,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园。
若论其特色化之精魂,更在“以小见大”的文物叙事:康熙御笔“信古斋”“临米芾中堂”等皇家书法珍品,笔锋间流淌着清代宫廷艺术的恢弘气韵;王渔洋诗文手稿、印章及新城王氏名家手札,墨痕里沉淀着明清科举世家的文脉传承——二者相映成趣,既彰显了桓台“新城王氏家族‘一门九进士、三世六尚书’”的科举辉煌,又诠释了“廉吏家声”展厅中“清廉传家、诗礼继世”的精神内核。这些珍品虽幅不盈尺,却串联起帝王宸翰与士绅家学的双重维度,让观众得以窥见桓台“既植根齐鲁儒风,又浸润宫廷雅韵”的独特文化气质。
桓台博物馆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同类县域场馆提供了可借鉴的“精品化与特色化标杆”:它证明,当每一座县域博物馆都能像桓台这般,深挖一方水土的文化根脉,守护好脚下的“文明碎片”,中华文明的星河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2025年8月16日/乙巳闰六月廿三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男,淄博桓台人,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现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