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玉国,男,汉族,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人。政工师,会计师。自幼喜爱书法,50年来坚持笔耕不辍,勤奋好学,对真、草、隶、篆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艺术创作上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几十年的勤学苦练,终于造就了他深厚的书法造诣。
现为: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入库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组会员,山东商报院士,山东省优秀艺术人才,中国东夷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临沂市书协会员,临沂兰山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报道》特邀艺术家,央视栏目《世纪大采风》采编。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会员、中华文化艺术传播联合会会员、中华法书文化传媒网主席、中国报道特邀艺术家、已列入文化部艺术人物史志,被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华名人艺术家、翰墨丹青艺术家。被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影视基地授予“世界中国最具影响力书画名家”。中华名人艺术家、中国艺术名家书法工作室,中华知名艺术家;
1991年,他的事迹,被新华社在《时代报告》一书中以“优秀公仆栏目”《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全国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3年,他的书法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艺术精品集》。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活动中,书法作品入编在《中华名家翰墨精品集》里,获得金奖,并被授予“翰墨丹青艺术家”称号。
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书法作品入编在《红色中国获奖精品集萃》里,获得特别金奖,并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作品同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
2012年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中华杰出爱国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受到了领导们的亲切接见。
2013年应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改革发展创新人物·暨共庆中华民族大团结同贺新春佳节大拜年”活动。同时还参加了北京“中国时代领跑线”笔会。
2014年10月1日,应邀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五周年庆典·暨盛世中华——共和国建设功勋人物国庆座谈会”,同时参加了登天安门国庆观礼活动。同年,参加山东省书协举办的“书画高级别培训班”,在临沂市首届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中国梦 敬老情”书画大赛获奖,书法作品先后在七次书画大赛中获奖。
2014年,书法作品先后在七次书画大赛中获奖,并出版书画作品集7册。
2018年7月21日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展 金奖。
2019年5月25日 荣获庆祝建国70周年全国第三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展 二等奖。
2019年12月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同时北京电视台给予了转播,并被聘为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中国世纪大采风》栏目组工作者,省市县电视台多次采访报道,个人事迹被收入《中华名流人物访谈录》和《中华名人志》。
2019年出版国庆70周年珍藏版《当代艺术》画集。出版个人画集两册,累计出版书画集30余部,获奖20余次,应韩国、迪拜 、等国邀请出国参展并获奖,被授予中韩友好终身形象大使,有关作品参加国内外巡展,曾参加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会议中心等单位交流笔会,文化部组织的建国六十周年祖国颂书画展被选入全国政协礼堂展出。
2022年8月24日 作品《沁园春·雪》在两会期间滚动式展播。此作品被国家版权局发放版权证。
2022年隶书作品被中华兰亭字库收录,近三千字列入《中华兰亭字库》被授予最佳设计师奖,列入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3月成功入选北京地铁《艺脉相承》主题巡展活动,作为优秀艺术家代表亮相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八通线首都机场线。穿越长安街,向祖国致敬。
2024年1月 诚聘梁玉国先生为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
在全国第七、八届书法作品大赛中,书法作品入选“迎奥运杯”展览,并出版在《相约北京》书画作品集。曾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会议中心的话动及笔会并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民俗研究会等多家单位组织的书展及笔会,被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翰墨丹青艺术家”全国十佳金奖作品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收藏。建国六十周年《祖国颂》书画展,作品被收选入全国政协礼堂展出,之后在山东省、市、县各级电视台相继采访报道。韩国、迪拜邀请出国参展,被授予“中韩文化交流大使”获特别金奖、一等奖。山东省文联、齐鲁晚报、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书协、临沂美协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览》中,被授予当代沂蒙最具投资价值的书画家称号。省市县各级电视台对他进行了多次采访。曾先后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总台、中国收藏家协会、文化部、中国书画、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华民俗文化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书画展,并获得全国十佳金奖、特别金奖、金奖、一等奖近10余次。获得省市级书画比赛奖项近百次。
出版画集有:《红色中国获奖精品集》《中华名流人物访谈录》《盛世沂蒙》《中华名家翰墨精品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艺术精品集》《中国名家获奖精品集》《中国书画研究名鉴》《毛泽东诗词作品选集》《人民画传》《光彩人生耀中华》《中国文化艺术行业名录》《世界文化艺术人物志》《中华名人志》等30余部书画集。出版画集有《相约北京》、《中国书画研究院成员名蓥》。









墨舞乾坤五秩秋:梁玉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图谱与时代回响
在当代书坛,梁玉国是一个兼具传统厚度与时代高度的独特存在。这位七旬艺术家以五十年笔耕不辍的坚守,在真草隶篆间构筑起一座贯通古今的艺术桥梁。从沂蒙山区的农家子弟到央视认证的艺术导师,从地方书协的普通会员到享誉国际的"中韩友好终身形象大使",梁玉国的艺术人生恰似其笔下跌宕起伏的墨线,既镌刻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又折射出新时代艺术家的精神光谱。
一、文化基因的觉醒:从沂蒙山水到笔墨乾坤
梁玉国的艺术启蒙深植于齐鲁文化的沃土。生于"书圣故里"临沂的他,自幼在王羲之《兰亭序》的拓片气息中成长,少年时期临摹《张猛龙碑》的专注神情,常引得乡邻驻足。这种对书法的天然亲近感,实则是琅琊文化基因的觉醒——从甲骨文的质朴到汉隶的雄浑,从魏碑的峻拔到唐楷的法度,传统书法的美学脉络在沂蒙大地上绵延不绝,塑造着少年梁玉国的审美底色。
在政工师与会计师的职业身份之外,梁玉国始终保持着"昼耕夜诵"的治学态度。其书房中那盏常明的台灯,见证了无数个临帖至深夜的时光:他曾在零下十度的寒冬里呵气暖手研墨,也在四十度高温的盛夏中挥汗如雨创作。这种近乎苦行僧式的修炼,使其对真草隶篆皆有精深造诣。特别在隶书创作中,他将《张迁碑》的方拙与《曹全碑》的秀逸巧妙融合,形成"古拙中见灵动,方整中寓变化"的独特风貌,被评论家誉为"新汉隶"的开创者。
二、艺术突破的维度:从师古化古到守正创新
梁玉国的艺术突破始终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纵向的历史维度与横向的时代维度。在纵向维度上,他以"透过刀锋看笔锋"的智慧,在碑帖融合中寻找突破口。
在横向维度上,梁玉国展现出惊人的跨界创新能力。2022年入选《中华兰亭字库》的近三千字作品,突破传统字库的工整范式,在保持识别性的前提下,融入行草的笔意与篆刻的残破美。其横画起笔处的"蚕头"弱化处理,竖画收笔时的"燕尾"自然延伸,使静态的隶书呈现出流动的韵律。这种"静中有动"的美学追求,恰与当代人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需求相契合,为传统书法注入新的活力。
三、时代精神的书写:从红色记忆到人类关怀
作为共和国成长的见证者,梁玉国的艺术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2006年创作的纪念长征胜利作品,通过墨色浓淡的戏剧性对比,将雪山草地的苍茫意境转化为视觉语言。这种"以书载史"的创作理念,使其作品成为记录民族精神的活态档案。其创作的书法长卷既是对盛世的礼赞,更是对艺术服务社会的庄严承诺。在其获得"世界中国最具影响力书画名家"荣誉时,强调"艺术家首先是文化传承者"。这种清醒的文化自觉,使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纯粹性。
在国际文化交流层面,梁玉国的书法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019年迪拜艺术展上,其创作的阿拉伯文书法与汉字结合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该作品将伊斯兰几何图案与中国书法结体相融合,在保留阿拉伯文字神韵的同时,赋予其东方美学的意境,获评"最佳跨文化创作奖"。这种超越文化隔阂的艺术对话,展现了中国书法家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
四、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艺术追求到生命哲学
梁玉国的艺术成就,源于其对文化使命的深刻认知。在获得"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后,面对国际市场的热捧,坚持"作品不出境"原则。这种清醒的文化自觉,使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纯粹性。当其作品在两会期间滚动展播时,书法艺术已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书房中那方磨出凹痕的砚台,见证了艺术与生命的交融。在创作《沁园春·雪》时,梁玉国连续七日闭关,通过调节呼吸频率控制笔速,最终在两会期间实现作品滚动展播。这种"以身入艺"的创作状态,将书法从视觉艺术升华为生命体验,使每个字都成为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切片。
结语:永不停歇的墨舞征程
从1991年新华社报道的"一个闲不住的人",到2024年受聘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梁玉国的艺术人生印证了"大器晚成"的东方智慧。他的创作历程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既需要扎根传统的定力,更需要突破自我的勇气;既要有服务时代的担当,更需保持精神的独立。当我们在北京地铁看到其作品穿越长安街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个人成就,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正是梁玉国留给当代艺坛最宝贵的财富——它告诉我们:在快速变迁的时代,坚守文化本根与拥抱现代文明,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