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门望见儿爱儿,想起当年我爱儿,如今我儿不爱我,往后谁来爱我儿。”这是一位母亲的心声,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然而,这爱不免让人心酸。
母爱是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这种爱是真正的“正大无私的奉献”,母爱除了包括人间之爱一切特点之外,还包括人类最基本的本能的爱,所以说它是最完备的爱。
有人认为:“爱是一种武器,无坚不摧。”我以为爱也是有限度的,正因为有限度,所以在人类之爱这一舞台上,才演出了一幕幕爱的悲剧:传统秦腔剧《墙头记》中的父亲含辛茹苦,养大了大怪和二怪,最后却活活冻死在墙头之上......
贺荣敏《望儿图》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就可怜在爱字上。父母之爱不被儿女所理解,父母之爱不被儿女所珍惜,父母之爱得不到回报……究其因,我以为问题就出在爱的单向运动上。就拿流传千年,人们视它为真理的“尊老爱幼”一词来讲,就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尊和爱是不同的概念,尊和爱相比,尊在爱面前显得是那样的不够分量。尊,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①辈分高、如尊长。②敬重、如尊师。③敬辞、尊姓尊府。④量词、一尊大炮等等,其中无有爱的影子。然而爱却不同,它的涵盖量是那样的大,爱中可包括尊,而尊却不一定爱。比如我小的时候对于灶王爷,老人们尊他敬他,然而我并不爱他,因为他的脸上红一块,绿一块,看上去挺害怕的,就连我一个人去厨房拿块馍,头发都要乍几次。因为他是神,我不敢不尊,不能不尊……
尊老爱幼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对于老人一些人认为,尊你为神,给你贡品,便完成了尊的使命,你想什么,你孤独、你苦闷那是分外之事。把爱“转手倒卖”,让老人在尊的真空中生活,故而,便产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更甚者把尊也扯得粉碎,更谈不上爱,在他们看来父母之爱那是理所应当的,责无旁贷的,天经地义的。所以,便出现了忤逆不孝的不肖之子……
我以为,爱老爱幼更加确切,合情达意,在爱的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合理。爱应该是双向运动,我的父母爱我,我就应当以我的爱去回报;我爱我的儿女,我就希望、要求我的儿女爱我。爱应当有自私的成分,爱应当是有价值的,爱应当是有回报的。不妨我们这样推断,我爱我的儿女,而我的儿女不爱我,试想想,难道他(她)能爱别人,爱集体,爱祖国? 仅仅残留人类本能的爱是不够的,那种爱不仅是酸的,也是苦的。
贺荣敏,笔名一敏。生于陕西合阳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至2018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其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省大型美术展览。出版散文集《绘事散言》《画说欧洲》等,在各大文学期刊发表散文、随笔等数十万字。
责 编:周彦英
监 制:徐 冬
总监制:银 河
◆来源:陕西新闻广播《悦读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