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拂槛,翰墨生辉。当九月的桂香轻抚津门巷陌,我们诚邀您共赏书法名家马春来与高徒刘桂萍的笔墨交响。
马春来先生,这位从燕赵沃土孕育的书法大家,自1937年在新河县的书斋初执毛笔,便如饥似渴地扎根于碑帖的沃土。八十余载春秋,他似采蜜的蜂王遨游百花丛中,将楷书的庙堂之气、隶书的金石之韵、行草的行云流水与魏碑的铮铮铁骨,熔铸成独树一帜的"马氏风骨"。其作品不仅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媒体绽放异彩,更如文化信使飞越重洋,被欧美、东南亚等二十余国及港澳台地区珍藏,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等文化圣殿亦竞相典藏。作为中国书协理事等的担当者,他既是全国展赛的常胜将军,更是以笔墨书写大爱的慈善家,在扶贫助学等领域屡屡挥洒暖心篇章。
刘桂萍女士,1974年生于渤海之畔,现任教于天津市教科院附中。豆蔻年华便与翰墨缔结良缘,在《张迁碑》的雄浑与《多宝塔》的峻拔间寻觅真谛。癸卯年得遇恩师马春来,恰似新竹承玉露,在先生春风化雨般的指点下渐入佳境,其作品已显露清雅风骨。首届"日月山"全国书法篆刻展金奖得主,各类书画展览中的璀璨新星。
马春来先生动情追忆:"桂萍是王院长沙里淘金觅得的良材。初遇时她眸中跳动着求知的星火,运笔时腕底暗藏千钧之力。三载寒暑不辍登门求教,临池不倦的执着令我忆起少年意气。如今她笔下隶书若苍龙盘柱,楷书似皓月临空,行楷已有云霞出海之象。"刘桂萍女士感念道:"恩师为我拨云见日。数百次朱批中,他引领我触摸笔墨的呼吸与脉动。那些挑灯示范的夜晚,那些字里行间的丹砂,都是浇灌我艺术之树的甘霖。"
此刻云端展厅里,我们见证两代艺术生命的美丽相遇——马老作品如青铜鼎彝,沉淀着时光的包浆;刘女士创作若越窑秘色,焕发着青春的光华。当《张迁碑》的浑厚对话《多宝塔》的法度,当魏碑的钢筋铁骨交融颜体的雍容气度,这何尝不是五千年文脉在当代的动人回响?
展览虽有期,墨香永流传。诚邀您徜徉这片数字艺圃,品读马老以雷霆笔力抒写山河气象,观赏刘女士以锦绣墨韵吟咏时代新声。恰似砚田需引活水,艺术重在薪传。当师徒二人的佳作在虚拟空间交相辉映,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技艺的授受,更是文明火炬的代代相传。愿此展成为一扇玲珑轩窗,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