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光,海南昌江县人,大专学历,政工师,金融高管,先后从事教师,党政机关,金融工作。分别在白沙,屯昌,临高,昌江等县建行任行长职务。
半衾暖处千均力
——赏读罗宏安《红军被》有感
文/李映光
烽火熏天地冻霜,行军夜宿认亲娘。
半衾共盖贴心暖,振奋精神斗志昂。
罗宏安的这首短诗,映照出中国整个革命长夜的霜色与星火。诗人以“红军被”这平凡物事的诗眼撬开了沉雄时代的一角,让我们窥见宏大叙事中的人性温度与精神密码。展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温暖。
“烽火熏天地冻霜,”开篇七字如铁铸,刻画出环境恶劣严酷的背景,烽火如焰,霜冻似铁的极寒之夜。正是在此绝境中,“行军夜宿认亲娘”一句陡然注入温流。宿营地一声“亲娘”呼唤,瞬间让钢铁般的红军队伍融入了人间烟火。一个“认”字尤如千钧重显情深,非血缘却胜血缘,将冰冷的宿营地焐成了“家”。
诗中最精妙的笔触是“半衾共盖贴心暖”。半条薄被下,两个生命的温度在寒夜中交汇传递。“共盖”与“贴心”显示出红军战士与“亲娘”在精神困境中相濡如沫。红军被在历史中或许仅如尘埃,诗人罗宏安却让它成为映照革命——红军战士的精神明镜;艰难困苦中,它是军民鱼水情的信物;严寒里的薪火。使这床薄被最终超越了御寒的功能。
尾句“振奋精神斗志昂”,诗人直接点明主题,红军战士在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支持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这种精神振奋是对全诗情感的自然升华,展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当革命胜利了,烽火熏天的记忆在史册中逐渐淡黄,罗宏安诗人却以一床“红军被”为主线,描绘了长征路上以小见大,反映了红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的感人诗篇。它提示我们后人;真正的力量,往往诞生于寒夜中共享的体温;伟大的征程,正是由无数“半衾之暖”铺就的精神通途。这床薄被覆盖的岂止是身躯?它分明是漫漫长夜里,一颗永远滚烫的革命初心。
全诗语言简明,分别描绘了环境、场景、情感和精神,层层递进,节奏感强。尤其是“烽火熏天”与“地冻霜”对比,以及“半衾共盖”与“贴心暖”的呼应,使诗语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佳作。
写于2025年8月14日椰城
知者理事依原玉赋一首,以期共情。
夜 话
烽烟淬刃月凝霜,篝火摇红认阿娘。
半卷征袍同夜语,铁衣犹带伏波香。
潘江妹,知者理事平台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司法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常务理事,海南诗社秘书长。
著有诗集《思念》《醒海》《2008 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执行主编《与天涯一海南诗社四十周年诗选》《彩雀吹潮》《文论所以然》《陵水人家》《春山秋水一寸心》《泛舟联海》《南苑沧桑》《偶感成联》《浪花》等。
古广祥著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