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细昌

彩塑,被誉为大地的灵魂,它承载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一捧普通的泥土,在匠人巧夺天工的手中被唤醒,仿佛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化作世间万物的精灵。这些彩塑不仅仅是静止的艺术品,它们每一个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仿佛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它们在无声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展现着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那句诗意盎然的描述,“塑中藏宇宙,色染泥中魂”,每一幅彩塑作品都像是一个微缩的宇宙,色彩斑斓,生动传神,将泥土的质朴与匠人的智慧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境界。
彩塑,亦称泥彩塑,是中国传统雕塑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用湿润松软的黏土,从里及表,由粗到细,从软到硬,由湿到干,渐次加工并在成形干燥坚硬后“随类赋彩”的一种综合性立体造型艺术。彩塑又因塑型不同分为圆雕与浮雕。圆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如佛像等;浮雕是在一个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立体形象,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称为彩塑浮雕。本节所谓彩塑主要是以介绍彩塑浮雕为主。彩塑浮雕既有雕塑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也有绘画的丰富色彩与特性。其造型意识蕴涵了数千年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这古老而鲜活的艺术,是泥土与色彩交织的乐章,是雕塑与绘画融合的诗篇。它不仅仅是泥塑的延伸,更是色彩与形态共舞的舞台,承载着匠人心中那份对美的执着追求与无限想象。
当你走近林公祖殿门楼,映入眼帘的便是镶嵌在门额上方精美的彩塑浮雕。这些彩塑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得益于其复杂而严谨的制作工艺。据匠人们介绍,彩塑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20多道工序环节。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彩塑的世界,揭秘那些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朽的艺术品是如何诞生的。
一、 彩塑的工艺流程。
1. 选材与和泥:选取合适的泥料,通常是带有一定粘性的土。泥料需进行筛选、混合和加工,以确保质地均匀且具有一定韧性,防止干燥后开裂。
2. 塑形:彩塑浮雕的塑形与彩塑圆雕不同,它是在一个平面上塑造出凸起的形象。首先,将和好的泥料平铺在一块平坦的表面上,然后使用雕刻工具在泥料上雕刻出图案,形成凸起的浮雕效果。浮雕的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从浅浮雕(轮廓线稍高于背景)到高浮雕(接近圆雕的深度)。
3. 细节刻画:在泥料未干之前,使用精细的雕刻工具对浮雕的细节进行刻画,如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物的纹理、动物的毛发等,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4. 干燥与修复:待泥料干燥至一定程度后,检查作品是否有裂缝或缺陷,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浮雕彩塑的干燥过程需小心控制,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导致开裂。
5. 打磨:使用砂纸或其它磨具对干燥的浮雕表面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为后续的彩绘做准备。
6. 上色:彩绘是浮雕彩塑的关键步骤,它通过色彩的应用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浮雕的不同部分上色,使用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来突出浮雕的立体感。通常会使用多层色彩叠加,从底层的打底色到表面的细节描绘。
7. 保护涂层:最后,为了保护彩绘不受损害,通常会在彩塑表面涂上一层清漆或其他保护剂,使其色彩更加持久鲜艳。最终化身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画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二、灰塑的工艺流程。灰塑是在彩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复杂、色彩更为丰富的装饰艺术。灰塑的“灰”就是石灰。在石灰里加少许纸浆或稻草,经过构图、打钉、扎骨架、批草筋灰、批纸筋灰、批色灰、上彩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比如在屋顶装饰中广泛使用的灰塑就是采用这种工艺。它表现为复杂繁琐,色彩强烈。运用灰塑装饰的屋顶正脊两头起翘很高,起翘处有燕尾式分叉,形成飞动的态势,正脊中心有宝塔、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兽脊,两端饰鳌鱼吻。

三、泥塑浮雕的造型艺术。
泥塑浮雕是一种独特的雕塑形式,它结合了雕塑与绘画的特点,通过在平板上雕刻出半立体的形象来表现三维空间,分析层次关系和刻画细节,根据层次关系进行雕刻,然后刻画背景和上层形象,再进行细致的画面起伏转折、动态透视的调整,以及构图、比例、动态和透视的调整分析层次关系和刻画细节。
泥塑浮雕的塑造技法主要包括捏、揉、搓、刻、粘和上光等基本步骤。其中,捏是指用手捏塑出所需的形状,揉是将泥向下推使其表面更加均匀,搓是通过滚动或搓动泥巴形成所需形状,刻和粘是对基本成型的泥塑进行细化修正,而上光则是给作品喷涂亮油,以便于保存。
四、彩塑的主题内容
林公祖殿的彩塑的主题内容丰富多元,深深植根于历史文化土壤中。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民间信仰习俗以及日常生活情趣,通过彩塑这一媒介得以生动展现。
1. 建功立业题材:反映士绅阶层对学问和德行的崇尚如雕刻琴棋书画、鲤鱼跃龙门、姜太公垂钓等图案,寓意科举成功、建功立业。

2.平安富贵题材:追求吉祥如意的心愿,常雕刻凤戏牡丹、铜钱纹、福禄寿三星等,象征财富与好运。

3.历史故事与传说:借由经典文学或民间传说中的情节,如《三国演义》、《二十四孝图》等,传递忠孝仁义等儒家价值观。

五. 艺术表现与审美追求
彩塑作为一种传统造型艺术,其线条流畅、意境优美、造型准确和立体感强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以下是这几个方面的具体阐述:
1. 线条流畅
彩塑的线条流畅性体现在匠人对工具的熟练掌握和对图案的深刻理解上。通过精确而富有韵律的线条,彩塑能够传达出动态与静态之美,无论是蜿蜒的枝蔓还是舒展的花瓣,都能体现出线条的自然流畅和生命力。流畅的线条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吸引力,也反映了匠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艺。

2. 意境优美。
泥塑浮雕常常会借鉴山水画的艺术元素追求优美意境。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在泥塑浮雕中融入山水画的手法,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自然之美。比如“姜太公垂钓”这幅彩塑,作者以山水画的形式细心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峦叠嶂、流水潺潺,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这种手法既符合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中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也能够更好地衬托出主角们高尚品质和伟大抱负的形象特征。

3. 造型准确
彩塑的造型准确性要求匠人在创作时严格遵循比例和解剖学原则,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都要力求逼真与和谐。这不仅考验匠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需要对传统图腾和象征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准确的造型能够让彩塑作品生动传神,仿佛赋予了无生命材料以灵魂。比如“三国茅庐”这幅彩塑浮雕作品,刘关张三位人物的身体轮廓、面部表情以及衣物褶皱都被精细地刻画出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4. 立体感强
立体感是彩塑区别于平面艺术的重要特征。匠人通过深浅不同的雕刻技法,创造出具有深度和层次的作品。通过多层次的雕刻,工匠能够在一个平面上创造出近景、中景和远景,如同一幅三维的画面。比如“出巡”这幅彩塑浮雕,布局层次分明。前景是王爷和仆从;中景则描绘天上的两位驾云神仙;背景则是天空与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种由近及远、由实入虚的空间处理方式既符合视觉规律又富有诗意美感。

综上所述,彩塑作为一种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其线条、意境、造型和立体感的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匠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就。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情感,使得彩塑作品成为了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彩塑制作工艺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窥见这项传统艺术背后的匠心独运与自然界的奥秘。彩塑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与传承。
【作者简介】

汤细昌,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曾任教于周宁三中、一中、十中、二中、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退休后致力探究林公文化,撰写《林公签诗文化赏析》《林公祖殿建筑文化管见》《林公忠平王康养文化集萃》《林公信俗文化蠡解》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