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盛大开启“豫酒品牌溯源行”活动。其间,中秫酒业集团精心主办了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全国楹联大赛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与此同时,《秫酒溯源话柘桑》《秫酒溯源话杜康》《秫酒溯源话谷秫》《秫酒溯源话戒酒》这四篇佳作应运而生,它们以独特视角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河洛文化,为广大读者呈上一场文化盛宴,共飨文化之美。

一、少康又名杜康,“空桑秽饭”酿造秫酒
少康(约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一名杜康,夏代第六位君主,我国酿造秫酒的鼻祖。
《尚书·酒诰》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世本》:“杜康造酒”。
战国史书《世本》载:“辛女仪狄作酒醪以变五味,杜康造秫酒”。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西晋,江统《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大意是:酒的兴起,始于上古三皇时代,传说由夏禹时期的仪狄,或夏代(或炎黄时代)的杜康所创,剩余粮食被弃置于桑树洞中,粮食经自然发酵产生香气,酒的诞生源于“空桑偶得”这一自然过程,而非人为发明的秘方。
北宋,朱肱《酒经》:“酒之作尚矣,仪狄作酒醪,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大意是:酒的发明很久远了。仪狄酿造酒醪,杜康最早开始作秫酒,他们都因善于酿酒而闻名,酒的酿造大概就始于这个时期。
北宋,朱肱《酒经》:“古语有之: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大意是:古语说,空心桑树里的剩饭,与稷麦一起酝酿,就制成了酒醪,人类酿酒就是这样开始的。
以上记载可知,酒肇始于远古三皇时代;夏禹时期仪狄酿造了酒醪;夏代第六位君主少康,又名杜康,酿造了秫酒,是酿造秫酒的鼻祖。少康,将剩余的饭和秫、稷等粮食放置于空心的桑树洞中,经自然发酵而变成了秫酒,即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粮食酒。“空桑自然”,自然发酵才是酿酒的秘密,酒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仪狄、少康(杜康)是不同时期推动酒发酵、生产、提纯和应用的集大成者。
那么,杜康作秫酒的空心桑树是什么树?

二、空桑酒树是柘桑树
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的杜康造酒遗址公园,位于汝阳县蔡店镇杜康村,公园内有一株国家一级古树——柘(zhè)桑树。这株柘桑树,高7米,冠幅7米,胸围1.7米,枝叶繁茂,身躯向东北倾斜,主干的三分之二裸露,开裂有空洞,树体坚强不倒。这株柘桑树位于杜康河岸边,这里古称空桑涧。代代相传,这株古老的柘桑树是当年杜康发现“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的奥秘的那棵空桑树的后裔,又被称为空桑酒树、酒树。
清《直隶汝州全志》载:“伊阳古迹杜康坝,城北五十里,杜康造酒处,弟茅柴传其酿法,有杜水,名康河。”唐代,在伊河上游置伊阳县(含汝阳、伊川的部分地区),1959年更名汝阳县。
民国《中州杂俎·空桑考》记载,民国四年,杜康庙遗址上出土的《空桑碑记》:“天下之名,或借山水之声,或仰名人题咏,名闻遐迩;惟此桑以昔杜康委余饭中而得酿,盛名于天下。杜康之名名矣,古桑功莫大焉,桑居空桑涧中,龙山出其左,仙庄居其右,康河过其前,杜康驻其后,钟山之灵,毓水之秀,万世不辍,以康共焉”。

如今,这株柘桑树被汝阳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牌显示:柘桑(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iere),桑科,柘属,树龄2810年,一级古树,编号41032600173,管护责任人:杜康集团 汝阳县人民政府2021年6月。
这株柘桑树外设置围栏,围栏四周是参观通道,护栏石板上刻有《空桑志》:“古人杜康,幼时牧羊,有饭不尽,倾注空桑。适逢天水,偶得琼浆,尝而甘美,味亦芳香。康悟其理,遂成酿方,秫酒问世,铭记柘桑”。2021年,这株柘桑树获评“洛阳十大最美古树”。
这株柘桑树的护栏外草地上还立了酒树(The Wine Tree)的中英文介绍:“酒树,学名柘桑,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并让其挂牌保护的国家一级古树,经专家考证,树龄已有2800余年;酒树是杜康造酒的见证;晋人江统著《酒诰》中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据传,年轻时的杜康在牧羊时,把吃不了的剩饭倾于桑树洞中,日久发酵有了酒味;杜康从‘空桑秽饭’的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第一杯秫酒,成为举世公认的‘酒祖’,这棵柘桑树就是老桑树的后裔。”
这株柘桑树的杜康河对岸,就是杜康当年造酒的取水处——杜康酒泉,有七千万年历史的玄武古泉。空桑酒树、杜康酒泉、杜康河、酒窑、空桑涧和杜康村周边的高粱五谷,是杜康造秫酒的历史见证。
三、柘桑和桑树是亲戚,有悠久的栽培应用历史
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讲,柘桑和桑同科不同属,都具有“体具乳汁单性花,托叶早落,聚花隐花果”等桑科植物典型特征。柘桑是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桑树是桑科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柘桑与桑树是亲戚,而不是同一种树。打个比方,柘桑与桑树都是桑姓,是叔伯兄弟关系或同宗同姓兄弟。
柘桑和桑的主要区别:柘桑枝条上有棘刺,雌花的柱头线状不分裂,叶子小而厚实,果实成熟期8-10月。桑枝条上无刺,雌花的柱头2裂,叶子大而薄,果实成熟期4-7月。
柘桑(Maclura tricuspidata),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长缓慢,高可达5-18米;小枝略具棱,有棘刺;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雌雄异株,花期5-6月,球形花序头状。果期8-10月,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肉质,熟时桔红色,有白色乳汁,可食用,挂果期长至冬季。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
柘桑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树种。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均有分布。各地俗名较多:柘、柘树、柘木、皇帝木、黄金檀、黄金木、帝王木、黄桑木、文章树、棉柘、奴柘、贞柘、黄桑、灰桑、野荔枝、山荔枝等。
柘桑栽培历史久远,是文化名木。《山海经》有“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的记载。《诗经》有“攘之剔之,其檿【yǎn】其柘”“柘槌其空”的记载。河南省柘城县因柘沟环绕、两岸柘树丛生、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柘城县。北京潭柘寺因古时寺前及山上“柘树千嶂”而得名,俗语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先秦著作《考工记》讲,古人做弓箭“柘为上”。据传说,三国时期吕布的弓箭,是用柘木做成的宝弓。《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吕布箭法精准,平息了袁术击灭刘备的战争。公元409年,冯跋建立北燕政权,曾诏令种植桑树和柘树,推广养蚕。
柘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树叶可养蚕,所产蚕丝质地优良。柘桑木材坚韧,质地坚硬耐用,弹性好,是古代制作弓箭和车辕的良材。茎皮纤维可以造纸,木材可提取黄色染料。果实可生食或酿酒。以木材、白皮、果实、叶入药,有补肾固精、利湿解毒、止血化瘀、舒筋活络等药用价值。
柘桑取名“皇帝木”不是浪得虚名。柘树的树心呈现金黄色,古代被用于提取天然黄色染料,专门为帝王服饰染色。自隋、唐开始,皇帝的龙袍被称为“柘袍”“柘黄袍”,柘桑因此得名“皇帝木”。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柘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柘木,用于宫殿建设和家具、工艺品制作。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柘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服”。
柘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的果实,初绿后变黄,成熟时橙红色,色彩鲜艳,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色珍珠,有香味。园林上可作孤植树、绿篱,是水土保持先锋树种。据研究,柘树林带能有效防风固沙,可用于生态修复;柘树的叶子对PM2.5吸附效率达92%,是治理雾霾的理想树种之一。
2021年,搭载长征五号B火箭进入太空的柘树种子,经航空诱变后,培育出的“天柘1号”柘树,在盐碱地中展示惊人的适应性。据报道,我国已选育出彩叶柘树,有较好的园林应用空间。山东培育出‘中柘1号’‘中柘2号’‘中柘7号’等柘果新品种,其中‘中柘7号’是无籽鲜食新品种柘果,汁多味美,有望成为鲜果新宠。
秫酒溯源,酒祖少康!少康作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酿秫酒的空桑酒树是柘桑树,不是桑树。杜康酒文化、秫酒文化、柘桑开发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让我们一起朗诵: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酒之始也!让我们一起背诵有关柘桑树的古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回首望知音,逶迤桑柘林(唐·耿湋wéi)。秋月明夜潮,柘浆冻金碗(宋·黄庭坚)。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留生,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人,1969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先后任职于洛阳市洛龙区统计局、洛龙区农业农村局、洛龙区慈善协会,爱家乡,爱牡丹,爱园艺,参编《国花牡丹档案》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