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与刻度
作者:武子
180不是数字
是父辈枪膛里未散的硝烟余温
是骨血里长定的坐标
脐带剪断的那一刻起
就跟着心跳数秒——
像老座钟摆锤坠着的铅
坠着六十余载春秋的重量
那年农历十月初一的黎明
故乡坟头的新烟正漫过矮墙
纸钱在风里翻成灰白蝴蝶
翅尖沾着晨露
我踩着这颤巍巍的翅膀降世
他们说这是鬼节
可我分明裹着一群人的体温
——那些没能回家的
把温热的嘱托,一针针缝进我的襁褓
家父的勋章总在雨天发烫
180师的番号是他喉结上结了又破的茧
他说抗战时带儿童团在暗夜里数星子
每颗都像战友没来得及闭上的眼睛
说解放太原的硝烟里
他捡起倒下战友的炸药包
抬脚踢飞脚边冒烟的手榴弹
爆破了阎锡山督军府的大门时
砖缝里还渗着昨日的枪声
说1951年鹰峰的冷雨
比集中营的铁丝网更刺骨
他从美军舰的铁栅间偷回罐头
铁皮上沾着海水与血
分给奄奄一息的难友时
罐头里的肉都带着铁味
说他接了狱中地下党的指令
去解决那个恶贯满盈的美军狗大尉
说1952年十月一日
他们在集中营升起那面染透血的五星红旗
他站在护旗的队伍里
毒瓦斯弹炸开时
急中生智撒下一泡尿
扑在那片温热的湿地上
后来电刑穿过身体时
头发蜷成焦黑的铁丝
却没蜷住他咬碎的牙
他们说:“替我们看看。”
看看老兵膝头的补丁
是否被孙辈的笑声熨得平展
看看那些故事
是否顺着孩子的铅笔尖
溜进崭新的课本
看看180这个数字
如今是不是已化作
炊烟里升起的平安刻度
我带着烙印前行
像带着一枚滚烫的勋章
像带着一群人的眼睛
他们落在老兵的皱纹里
落在红领巾的角上
落在每个把“英雄”二字
轻轻捧在掌心的
寻常日子里
2025.8.8
老徐评诗
武子的父亲武腾海年少时,正值抗战期间,他是当地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给八路军传递情报;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他是华北野战军第60军180师539团突击队战士,在攻打阎锡山老巢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爆破了督军府大门,荣立特等功;入朝作战时是志愿军60军180师539团的一个排长。怎奈战争无情,在第五次战役时,180师因多方原因陷入敌优势兵力合围。突围失利后,武子的父亲武腾海被俘。尽管命运无常,但那颗滚烫的心中早就烙上了中国印,在美军的集中营,武腾海配合地下党与敌人展开了多次斗争,不畏毒瓦斯弹爆炸,不是电刑残害,因为他的心中鲜红的国旗一直飘扬;在1953年中美交换战俘时,武腾海选择回到祖国。过往已成为历史,但父亲一生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已在武子心中定格,正因为前辈和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炊烟里升起的平安刻度”。父亲的教诲和嘱托深深影响着武子的人生轨迹,如今,“我带着烙印前行/像带着一枚滚烫的勋章/像带着一群人的眼睛”,武子胸怀祖国,肩负重托,他正把这份热爱捧在掌心,传递给下一代,传递给红领巾……武子这首诗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武腾海跌宕起伏的人生烙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感染着每一颗中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