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32

丰 碑
——写给三线建设者的赞歌
燕相强
山不知晓,水不知晓,
唯有长风记得你逆行的背包。
当号角划破1964的拂晓,
万千脚印将荒野踏成大道!
卸下外滩钟楼的月色,
辞别胡同槐枝的清香,
行囊捆紧故乡晨昏,
“精兵强将”扑向群山怀抱。
三石垒灶架起行军锅,
帐篷在云端点亮灯火,
金沙江浮起标尺的倒影,
测量旗勒住激流的咆哮!
铁锤撞醒沉睡的峡谷,
钢钎在绝壁刻下心跳:
“纵使天崩也敢闯!”
“任务不结不下山!”
成昆线上索桥颤悠悠,
峭壁间飘着号子的浪潮,
八百里隧洞咬碎顽石,
吞下寒雪,吐出火苗!
高原雪粒雕刻脸庞,
戈壁风沙磨洗工装,
饭票省下半张白面,
蓝图铺展新城模样!
测量员以身躯镇滚石,
姑娘扛枕木走过断梁,
血泡在旗帜绽开花朵——
长眠的少年化作铁轨的远方!
看啊!炉火撕裂夜幕,
攀西峡谷腾起赤蛟!
第一道铁流劈开黑暗,
滚烫的印记烙进大地——
十堰车阵整装待发,
酒星刺破青天浩渺,
六盘煤河在地下奔雷,
三线血脉涌动着中华的春潮!
大巴山腹雷声闷吼,
开山炮震落崖鹰的羽毛,
手推车碾碎盘山迷雾,
独轮吱呀压弯月牙的腰!
父亲把家书埋进桩基,
母亲用棉纱包裹冻伤的镐,
婴儿在搬迁车厢诞生,
第一声啼哭撞响钢钎的韵脚!
秦岭隧道水帘倾泻,
人墙在齐腰冰浆里铸牢,
队长用体温烘烤引信,
哑炮苏醒时他化作虹桥!
姑娘剪辫子搓成导火索,
小伙子赤脚踏红淬火槽,
婚期推迟到通车那天——
喜糖撒向新铺的轨道!
贵州汞矿深井渗血,
竹篾安全帽顶住塌方警告,
矿灯在八百米地心结穗,
夜班歌声喂饱饥饿的镐:
“莫说洞子黑如老窖哎,
咱心窝揣着日头跑!”
死寂的岩层忽然簌簌——
石粉落成早春的雪飘!
川东暴雨冲垮便道,
党员跳洪流架起人桥!
脊椎咬紧颤抖的桥板,
口号压过洪峰的嘶嚎:
“踩着我脊梁过!抓紧!”
“后方机床等咱紧要的铆!”
当最后器械安全抵达,
血水已染红整条江涛!
军工厂洞库灯火通宵,
车床在岩腹哼起歌谣,
姑娘削发钻进机床底,
铁屑在她眉睫筑巢。
导弹尾翼在油布下成型,
老技师摸黑校准分毫,
防空演习突然拉响——
他用身子护住仪表的脉!
冻土深处锅炉咆哮,
老钻头啃食玄武岩的棱角,
总工在塌方前推开学徒,
遗言是未完成的坐标!
上海医生跪地接骨,
纱布用尽撕碎白大褂的襟袍,
输血瓶高挂松枝架——
血浆融进晚霞燃烧!
山洪卷走三个月口粮,
炊事员冒死捞回半袋面粉,
百人分食一锅糊糊,
饭勺传递静默的铁律!
地理教员手绘地图,
用彩色粉笔标定煤脉隧道,
黑板架在爆破废墟前——
知识在硝烟里抽苗!
当群山捧出钢铁丛林,
青春已凝成秋霜。
而每道焊缝仍铮铮回响:
“山是碑文,我即界碑!”
——2025.8.8 古都西安
【作者简介】
燕相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常用笔名木弓、汉竹等。字翼良。世隶耕。笔墨修为,放牧为生,曾在汇河岸边牧羊,现在秦岭脚下放牛。捧一盏心灯照夜路,送一缕微光慰牛羊!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