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骆驼
作者:王发亮
我第一次见骆驼,是我28岁那年在青岛动物园里见到的。园里的骆驼有三四头,它们很高大,背上有两座高高的驼峰。它的毛色不像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插图上画得那么黄,反而有些微白,睫毛长长的蹄子很大,脖子上挂着一个大铃铛。
“骆驼的睫毛为什么这么长呢?”我问身边的女工作人员。
“骆驼最早的时候是沙漠中的商队使用的,骆驼长长的睫毛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保护眼睛。”工作人员微笑着说。
我看着骆驼脖子上的大铃铛,脑海中便想起了《驼铃》这首歌。
“骆驼为什么要戴铃铛呢?”我问工作人员。
“大概是以前沙漠中的商队为了排遣旅途中的寂寞吧。”工作人员微笑着回答。
“我可以骑一骑它吗?”我好奇地问。
“当然可以啦!”
工作人员说罢便牵出一头骆驼,将它牵到一处宽敞的空地上,用手轻轻摸了摸骆驼的脑袋,又拍了拍骆驼的身体,骆驼便缓缓地跪了下来。
我怀着忐忑又好奇的心情缓缓走近,它那清澈而深邃的眼眸,犹如两汪宁静的湖水,长睫扑闪间,仿佛能洞悉我内心的每一丝波澜。它高大的身躯散发着温热,粗糙的皮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古朴的光泽。牵骆驼的工作人员微笑着:“别怕,这骆驼温顺着呢。”
我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跨上驼背。双腿刚夹紧,双手紧紧攥住鞍子,心便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揪住。骆驼似乎察觉到我的紧张,先是轻轻地晃了晃脑袋,发出一声低沉的“呼噜”声,仿佛在安抚我。紧接着,它缓缓起身,先抬起前腿,再稳稳撑起后腿,那一起一伏的动作,让我仿佛置身于波涛中摇晃的孤舟。
我坐到骆驼背上,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骑着骆驼行进在沙漠中,周围一片莽莽黄沙,我耳畔传来驼铃声,我听着驼铃声,脑海中想象着我看到了沙漠中的仙人掌,骆驼刺。
“这骆驼懂得转弯的,您想让它往哪转弯,就用手遮住它相反方向的那只眼睛。”
在前面牵绳的工作人员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听了好奇心大起,赶紧试了试,骆驼果然按我的要求转起弯来。
骑行结束时,我按工作人员教给我的方法轻轻拍了拍骆驼的脖颈,它像是收到了某种亲昵的信号,缓缓转过头来,呼出一口温热的气息,那气息带着淡淡的干草味。它用鼻尖轻轻地蹭着我的手,触感粗糙却又无比温暖,痒酥酥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我忍不住又摸了摸它的耳朵,它便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享受这份抚摸。我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把准备好的胡萝卜,递到它嘴边,它欢快地咀嚼着,还时不时用湿漉漉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表达感谢。随后,骆驼便停下脚步,缓缓地趴了下来。
我要返程了,我站到我骑过的那头骆驼面前用手轻轻抚摸它的脸,它很享受似的眯起了眼睛,将脸轻轻贴在我的脸上。
与骆驼分别的那一刻,心中满是不舍。这段与骆驼相伴的经历,如同我人生中熠熠生辉的珍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动物的灵性,,更教会我应该珍爱生命;在广袤天地间,敬畏每一个生命,珍视与万物之间那份奇妙而真挚的联结。
作者简介
王发亮,男,汉族。1990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红高粱文学》、《徐岔河文艺》、《孔雀东南飞微刊》、《台湾好报》等刊物。现为临沂市沂水县作家协会会员。
(图文供稿:王发亮)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