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赋
作者:林友如
竹影横斜处,茅檐三五重。一椽得所,半亩栖迟。抱虚白以生凉,纳空青而延爽。檐牙啄雨,犹衔太古之云;墙角牵萝,自挂先生之榻。
彼其材质也,盖鎏璃之黑瓦,伐深山之杉木。水泥塑栋,铝金为扉。白石上阶,自成新绣;绸帘覆牖,不用朱幡。风来则万箨摇空,月出而一巢在树。蜗庐虽小,可纳须弥;蚁垤非高,能观苍狗。
至若四时之景:春昼听鸠,秋宵捕螢。夏雨涨蛙国之庭,冬雪印鸿泥之爪。茶烟歇处,偶来白鹤梳翎;棋局残时,时有玄猿献果。窗含西岭,不费买山钱;门对东皋,自有种秫田。
若夫风雨如晦,则别具幽况:瓦溜铮铮,如奏洞庭之乐;竹梢飒飒,疑闻湘灵之鼓。湿灶生岚,幻作米家图画;颓垣挂薜,谁题谢客诗篇?
客有嘲其陋者,不知环堵之间,可游仁智;方丈之地,足养性灵。颜子之乐岂在簟瓢?诸葛之明非关广厦。且看竹实累累,已兆凤凰之瑞;茅茨郁郁,长留杜若之芳。
乱曰:衡门栖迟,可以卒岁。葺之营之,永矢弗替!
注:吾庐地处林竹间,于二零二二年修葺,虽简陋而静幽。藏林竹而虫鸟和鸣,谧中有闹,市郊土墅,生而独享!特赋诗一首赞之:
《七律.竹林茅屋》
翠竹深深隐草堂,清溪曲曲绕篱墙。
朝闻山鸟林间语,暮看闲云岭外翔。
几卷诗书消永昼,一壶春茗伴斜阳。
此身愿作烟霞客,不向红尘计短长。
作者简介
林友如,广东省平远县人,华南师大文科专业毕业,从事教育40年,任教导主任退休,编辑出版“平远拾遗诗文”共32集电子书,在视频号里发表图文三百多幅,计九十多万字,为文杰们服务。
(图文供稿:林友如)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