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下的感怀
郑世兴
烈日炎炎,蝉声沸天,午后,我骑车走进公义大街,顿觉一阵凉爽,原来大街两旁一棵棵国槐在柏油路上空织出一张翡翠穹顶,碎金般的阳光穿过叶隙,在地面上绣出了一道流动的光斑。凉风带着槐花特有的清香,恍惚间竟似跌进时光的褶皱。
社区居委会门前那株"姊妹槐"最是惊心。两株主干悄然相拥,就像一对亲姊妹,树皮皲裂如老人掌纹,却将彼此的伤痕捂成温热的痂。枝桠在云端交织成网,洒下整片街区的荫凉。偶有长者携孙在此乘凉,笑声惊起几只灰雀,扑棱棱飞向蓝天碧空。
我仰头望那纠缠的枝干,忽然懂得为何古人将科举称作“踏槐”。这两株树不正是并蒂的状元红吗?它们的根系地下相握,叶冠在云端相触,连荫影都融作一片清凉。
槐树是淄博的市树,五区三县古槐众多,受到了精心的保护。博山岭西西南的4公里处有一个叫虎老关的自然村,下虎村有棵树龄达500多年的古槐,此树饱经风霜,已“腐烂空腔”,就在50多年之前,该村有一徐姓村民,为纪念结婚吉日,挖来一株榆树幼苗栽在古槐树缝隙间。于是槐树空腔中长出了一棵榆树,成了远近闻名的“抱玉”。后来,山里人结婚纷纷植树以作纪念,成了美好祝愿和善举。
槐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多重寓意。象征吉祥如意、官运仕途、家族传承与财富聚集。
唐代起槐树就与科举关联密切,考试年份称“槐秋”,赶考称“踏槐”,考生常聚集于长安“槐市”交流学问,寄托登科入仕愿景。
今天我写下这篇槐之感怀,借其寓意,祝大家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