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昌华 策划组稿:杨建松

作者简介

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湾区诗歌》社长。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五部。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等四部。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爱欢迎并广为流传。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音频
谢东升朗诵《红军之父》——致十大元帅之首朱德总司令
任康锦朗诵《骁将英名留陕甘——吳焕先》 苏志刚朗诵《苏兆征》 陈国莉朗诵《南粤惊雷——张太雷》 刘晴朗诵《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于江群朗诵《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 蒋秋霞朗诵《杨尚述》 王佳朗诵《苏兆征》《陈延年》
作品文稿

《红军之父》
——致十大元帅之首朱德总司令
朗诵:谢东升
一次授銜空前绝后
让解放军拥有了十大元帅之首
一篇课文载入历史
让几代人传诵着总司令的扁担
他挑着红军八路军解放军
一步步走进了军史和开国大典
彪炳千秋的南昌起义
主力在潮汕被强敌打散
他率领三河坝分兵的掩护部队
且战且退撤至赣南安远
指挥员只剩下他和王尔琢陈毅
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两万多人的起义队伍
就剩下800多人这点革命本钱
濒临绝境火种就要熄灭
他振臂一呼力挽狂澜
“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
拉着队伍上了井冈山
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
他和士兵打成一片
一根扁担身先士卒
挑来了军粮共度难关
朱毛点燃的星星之火
从此燎原万水千山
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
他旗帜鲜明坚持北上的路线
面对红军分裂的危急关头
他针锋相对义正辞严
“红军万万不能分裂
朱毛永远不会拆散”
遵义会议后在贵州土城阻击川军
他要到前线直接指挥作战
毛泽东不同意他把帽子一脱
“不要光考虑我个人安全
只要红军能取得胜利
区区一个朱德虽死无憾”
国难当头时他收复山河
统帅八路军身经百战
曾指挥八路军和七个师友军
在晋东南把两千多日军围歼
太行山上摘掉了日军“中将之花”
百团大战打掉了武士道的疯狂气焰
三年解放战争转战陕北
他和毛泽东一起携手并肩
共同指挥了三大战役
把蒋家王朝一举推翻
好一位三军统帅的总司令
戎马一生为人民打下了江山
无论岁月怎样流逝
总司令是三军将士最崇高的呼唤
还有那根一头挑着军队
一头挑着人民的朱德扁担
开国元勋辅佐着开国领袖
留下的红色经典永远流传

骁将英名留陕甘——吳焕先
(1907——1935)
朗诵:任康锦
远离故乡,久别亲人
在甘肃泾川的四坡村
长眠着红25军的政委
安息着红25军的军魂
清明时节,泪雨纷纷
在红安县烈士陵园的一片松林
他的衣冠墓静静安臥
李先念为他题写了碑名
他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
郑州兰州同建纪念碑纪念亭
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
deng小平题写了纪念碑碑名
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
又一座纪念碑在兰州华林山建成
正面镌刻着徐向前的题词
背面记录着他的生平
他家族的后人没有忘记
他曾一把火把家里的地契烧尽
谁租种的地就归谁所有
揭竿而起,破家革命
地主豪绅勾结土匪
要把他全家斩草除根
老父和五弟被砍死在家门口
全家六口倒在了血泊中
男儿流血不流泪
他率领农民武装奋起抗争
先后组织“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
霹雳一声震动乾坤
他创建的第一块根据地记得他
柴山堡的红旗漫卷山峰
徐向前帶着红31师
和他的赤卫队一起开展游击战争
从红12师政治部主任到红25军军长
他表现出非凡的组织才能
重新组建了七千人的队伍
把红军各部拧成了一股绳
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他调兵遣将指挥若定
集中优势兵力迂回突袭
连战告捷积小胜为大胜
他的部下韩先楚记得他
因身背缴获的银元散落
不仅被取消拿枪的资格
还被罚抬担架做两年苦工
他得知后下令枪归原主
立即归队杀敌上阵
长征时已担任78师师长
建国后把他的照片保存了一生
他出生入死的战友记得他
红25军、28军整编为红25军
他搭档徐海东程子华两任军长
出任军政委辅佐全军
奉中央指示开始长征
威逼西安,北出秦岭
获知两大主力红军川西会师
毅然率领红25军疾驰猛进
占两当攻天水连克泰安隆德
翻越六盘山直逼平凉县城
一举先期到达陕北
为策应主力红军北上立下大功
1935年8月21日
红25军突然遭遇强敌围攻
为了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
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那个长征路上的伤员没忘记彵
那条毛毯还保留着他的余温
旧毛毯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永远见证着他不朽的精神

南粤惊雷——张太雷
(1898——1927)
朗诵:陈国莉
自小家境贫寒,八岁丧父
靠母亲帮佣的微薄收入为生
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拉扯下
他拿下了北洋大学的文凭
瞿秋白是他的同乡同窗
他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参与接待共产国际的引路人
维经斯基和李大钊讨论建党
他作为翻译参与全程
之后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
履行中共第一个使者的使命
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的讲坛
第一次凝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
第一次提交大会的书面报告
第一次发出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多次陪同共产国际的代表
为李大钊陈独秀引线穿针
共同孕育了红色摇篮
一个伟大的党就此诞生
他翻译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
向世界宣布了东方的觉醒
从团中央委员到团中央书记
共青团的创建也有他的功勋
他先后担任马林鲍罗庭的翻译
为国共合作铺路前行
从党的二大到党的五大
他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身影
毛泽东请他在农讲所授课
李大钊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
100多篇论著文章
是他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从侯补中央委到中央委员
他殚精竭虑风雨兼程
八七会议上他出任临时常委
血雨腥风中临危受命
1927年12月11日黎明
他领导的广州起义石破天惊
公安局大楼竖起苏维埃的旗帜
第一个红色政权全国轰动
他身着戎装戴着红领带
作为总指挥一呼百应
乘着敞篷汽车驶向大北门
却不幸身中三弹壮烈牺牲
他是倒在第一线的
第一个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29岁的生命化作了惊雷
留下击碎旧世界的遙远回声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
(1915——1944)
朗诵:刘晴
不知道他的小名谷娃子
只晓得他姓张名思德
父亲流落他乡扛长工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妈妈生他重病在身
只有泪水掺着井水喂他喝
母亲走东家串西家
要一把半把谷米捣浆喝
谷娃子出生不到七个月
妈妈走了眼没合
她放心不下苦命的儿
谷娃子喉咙已哭破
好心的婶娘收养了他
一根藤上的苦瓜多一个
六岁就下地把活干
什么样的罪没遭过
瘦得只剩皮包骨
日子比黄连还苦涩
红军解放了他家乡
参加少先队他是第一个
随后参军当了通讯员
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曾一次夺得两挺机枪
连长直夸这个兵了不得
1935年他参加了长征
历尽万水千山的曲折坎坷
草地断粮他勇尝野菜
好几次中毒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他一边安慰战友
一边继续艰难跋涉
抗战爆发他调入警卫连
组织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从副班长到班长再当战士
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
哪里艰苦哪里去
任劳任怨二话不说
延安时期,粮食不足
官兵常常忍饥挨饿
他吃饭总是细嚼慢咽
为给战友省下几口剩馍
小战士抱着他痛哭失声
老班长也是好大哥
1942年部队整编
他调到枣园站岗巡逻
垦荒种地喂战马
纺棉编草鞋挑水烧火
铺石垫路修补窑洞
全心全意干好每项工作
1944年9月5日大雨骤降
他烧木炭在安塞县山窝
中午时分炭窑突然崩塌
生死关头到了最危急时刻
他将战友推出窑囗
自己被坍塌的炭窑吞没
毛泽东做了“为人民服务”悼词
把他的一生高度概括
这是一位主席对一个士兵的赞扬
也是我们全党对每个党员的嘱托
五个字成为一个政党的宗旨
五个字成为一支军队的准则
他把29岁的生命献给了人民
献给了陕北的那片黄土高坡
化作了一颗种子埋在延安
留下四季常青的滿园春色
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名字
却永远载入了党和军队的史册

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
(1892——1929)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三
朗诵:于江群
走进中山翠亨村
穿过几条青石巷
瞻仰孙中山先生的故居
拜谒小他26岁的同乡
孙杨两家相距不远
几代世交常来常往
从小跟着大人耳濡目染
就把孙中山作为偶像
22岁亲手扔出炸弹
把上海镇守使炸成重伤
青年英雄名扬天下
孙中山把他帶在身劳
28岁出任元帅卫队副官
跟着孙中山征战疆场
“护法运动”失败之后
他自愿追随了共产党
变卖了家中的房产和首饰
他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受党委派赴苏联学习
回国后深入广佛的工厂
和工友们结戍亲密见弟
星火燎原越烧越旺
发动省港大罢工
25万人的洪流浩浩荡荡
以牙还牙,以血偿血
他组建了红色特工展开较量
打入了敌人的内部堡垒
成功营救战友走出牢房
听党号令发动广州起义
率领工人赤卫队磨拳擦掌
为了提高杀敌本领
他把总教练亲自担当
为了筹措起义经费
他动员弟弟把良田卖光
广州起义打响后
他率领敢死队势不可挡
攻下了广州市公安局
苏维埃的大旗开始飘扬
国民党大员闻风丧胆
外国使臣纷纷逃亡香港
张太雷不幸壯烈牺牲
他代理主席继续抵抗
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起义军不得不撤出战场
叶挺叶剑英率队突围
他最后关头撤到了香港
可惜周文雍和陈铁军
双双倒在敌人的刑场
1929年8月24日下午
白鑫叛变布下罗网
他和彭湃五位战友一同被捕
秘密关押于新闸捕房
敌人用尽威逼利诱
他横眉冷对宁死不降
临刑前他从容自若
告别獄友,声音洪亮
“朝闻道夕死可矣”
面不改色,慷慨激昂
周恩来亲自指挥特科除奸
血债终用叛徒的血偿
红军组建了彭杨军政学校
为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栋梁
中央苏区设立了杨殷县
烈士的英名永远传扬
这个从翠亨村走出的先驱
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仰

杨尚述(1898——1927)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五十八
朗诵:蒋秋霞
比八一南昌起义早了半年
曾和三位开国元帅并肩作战
1926年12月初的顺泸起义
极大震撼了四川军阀的地盘
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一粒火种点燃熊熊烈焰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开辟了武装起义的新纪元
他出任重庆地委军委书记
和朱德刘伯承一起
拉起队伍威震敌胆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顺泸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
他的战友吳玉章朱德刘伯承陈毅
均成为八一起义的⻣干中坚
建军大业的钢铁长城
有他铺下的一瓦一砖
难怪1926年9月
党中央曾做出极高评判
“川省现是最好的工作之地”
充分肯定了他和战友们的贡献
他参与领导功不可没
智勇双全一马当先
1927年3月初
刘伯承正率军浴血奋战
英帝国主义出动军舰
炮轰南京血染紫金山
他在重庆组织集会
浩浩荡荡进行声援
反动军阀刘湘大开杀戒
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
面对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
他在群众掩护下机智脱险
不料却遭叛徒出卖
不幸被捕倍受摧残
面对敌人的折磨和利诱
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刽子手割其舌断其手剜其目
他宁死不屈身中三弹
“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
他用最后一滴血实践了诺言
老父亲悲痛之极亲写祭文
字里行间浸透疼爱和思念
弟妹们继承遗志前仆后继
迎来了旭日东升艳阳天
他的书信遗照昭示着后人
他的气节精神代代相传

苏兆征(1885——1929)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之六十
朗诵:苏志刚 王佳
幼时家境困窘
只读过三年私塾课堂
多年海员生涯
见惯了大风大浪
足迹踏遍许多国家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在社会底层当牛做马
觉悟到团结才是力量
为工厂排忧解难抱团取暖
有一分热发十分光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拥戴
嬴得了越来越高的声望
1921年和林伟民一起组织
掀开了中华海员工会第一页篇章
发动了香港海员大罢工
进港的轮船全线停航
跟资本家和港英政府斗智斗勇
海员们扬眉吐气挺起了脊梁
历时16个月的香港大罢工
他被推举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日夜奔波不畏艰险
常通宵达旦干到天亮
千头万绪必躬亲操办
泰山压顶愿只身担当
先后当选政治局侯补委员和常委
成为中国工运的先驱和闯将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
历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国际工人运动也名声在外
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
1927年春代表中国共产党
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劳工部长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掀起工人运动滔天巨浪
同年七月他和谭平山退出武汉国民政府
给了汪精卫当头一棒
南昌起义后的广州起义
他和张太雷共同谋划打响
虽不在广州没亲自指挥
仍当选为广州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东方第一个苏维埃的创始者之一
中国革命的黎明曙光
长期积劳成疾病倒在苏联
1929年1月抱病回国休养
手术过程发生细菌感染
病逝于上海全党悲伤
中共中央发出悼念通告
盛赞他是中华栋梁
总工会失去了一位卓越领导人
党中央失去了一条得力臂膀
他用44岁的中年人生
树立了工人阶级光辉的榜样
在他100周年的诞辰之即
一尊塑像永远矗立在他的故乡

陈延年(1898——1927)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
英雄模范人物六十二
朗诵:王佳
老子英雄儿好汉
他是陈独秀的长子
上阵还得父子兵
他是zong书记的战友
创建旅欧的中国少年共产党
他和赵世炎周恩来风雨同舟
出任少共宣传部部长
他的锋芒和才华一起显露
1922年秋天加入中共
他用青春和生命为党奋斗
1924年10月回到广州
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
足迹踏遍粤闽桂和香港
种子撒向南中国的土地
党员从几百人发展到五千人
占当时全国党员三分之一左右
1925年1月黄埔二期开学
他跟周恩来建立了军校特别党支部
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
组建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从黄埔毕业生中抽调共产党员
动员工人农民和青年当兵入伍
我党第一支革命武装的萌芽
就这样孕育破土而出
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招兵买马
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威震神州
1925年6月跟邓中夏苏兆征一起
在省港大罢工中并肩战斗
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
出任江苏省委书记大显身手
1927年6月26日
他被国民党军警逮捕
敌人用尽酷刑逼他招供
他严守秘密滴水不漏
1927年7月4日傍晚
他面对屠刀挺胸昂首
敌人命令他跪下
他毫不理会巍然屹立
敌人强行把他按倒在地
他一跃而起绝不低头
敌人用乱刀将他砍死
他一腔热血抛洒荒丘
他用年仅29岁的身躯
竖起了一座信仰的丰碑
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
汇入了一条红色的洪流
他把面对党旗的誓词
化为了奋斗终生的不朽

朗诵团队简介
朗诵: 谢东升,播音指导。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朗诵播音专家团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执委,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电视主持人三十年风云人物,“金话筒”百优奖得主。
朗诵:苏志刚,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员。
任康锦:网名“淡泊明志”,祖籍湖北武汉,出生在异域风情的新疆。主任记者,在广播电视宣传领域深耕30余年,是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获得第三届声润荆楚金星奖,“中华经典诵”第二季湖北站总决选优秀奖,第一届“炎黄杯”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多家平台首席主播,金牌主播。
陈国莉:土家族,湖北省朗协艺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
刘晴: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朗协融媒体专委会成员,辅山雅苑工作部成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于江群:武汉某军事院校高级经济师,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欧震艺术团金牌主播,风华诗刊社音频总监,2023年第九届中国诗歌春晚选拔赛沈阳会场亚军。
蒋秋霞: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武汉悦音荟朗诵艺术团艺术总监,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员。
王佳: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企业专委会主任。原河北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声润荆楚”一等奖,首届中华语言艺术大赛全国金奖。多项省级、国家级语言艺术展演特聘评委,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

首席艺术顾问:瞿弦和
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编委:谢东升
编委成员:
投稿通道:
邮 箱:478358323@qq.com
联系人:陈立华 13907125104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
2. 纯文本格式的作品文稿及简介,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文稿及简介,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文稿及简介。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照片请勿添加边框等装饰。
4.特约组稿多篇作品请分类编号。
5.投稿人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沟通。
6.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
总 编:谢东升
主 编:杨建松
副 主 编 :魏月辉 刘建林 陈 辉
承办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诗歌音乐专业委员会
指导老师:晓 吾
责任编辑:杨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