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29日下午,“谢缙文化IP赋能霞山文旅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于湛江市特呈岛举行。此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中共霞山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区域事业集群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协办,7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特呈岛文旅发展大计。中国晚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应邀出席并发表《文化赋能特呈升级》主题演讲。
“特呈岛为何能脱颖而出?”“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全面换新升级路在何方?”周建平博士围绕三个话题展开演讲。
一、核心优势:文旅瑰宝的璀璨光芒
特呈岛优势得天独厚。作为联合国零碳案例,它代表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先进理念,与全球环保趋势高度契合,对高端游客和国际目光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岛上的红树林、沙滩、海洋生物等海岛生态元素,与“零碳”标签相互交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体验。
历史文化方面,特呈岛底蕴深厚。盐税历史见证了古代经济与地方生活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抗法、抗日、解放海南岛等红色记忆,赋予岛屿深厚的爱国主义内涵;冼夫人文化连接着岭南历史与民族团结,影响广泛而深远。
名人效应也为特呈岛增色不少。历史名人谢缙的到来,增添了岛屿的文化厚重感;当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视察,提升了岛屿的知名度与政治高度;作为电影拍摄取景地,央视大型文艺活动取景地,进一步扩大了特呈岛的影响力。此外,独特的海岛生活方式、渔业文化、节庆习俗等民俗风情,为体验式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支持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为特呈岛的文旅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主要挑战:前行路上的重重阻碍
然而,特呈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资源整合与产品转化不足,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抽象的概念难以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产品。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存在短板,交通便捷性有待提高,住宿品质参差不齐,餐饮标准化程度低,导览系统智慧化不足,环境卫生也需进一步改善,难以满足中高端游客的需求。
品牌定位与差异化竞争困难重重,在众多海岛中确立独特的核心定位、围绕“零碳”构建完整的品牌形象,并平衡不同客群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压力巨大,旅游开发带来的人流量增加和环境影响,可能损害“零碳”品牌的核心价值。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不足,需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原住民生活与文化异化,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运营管理与人才瓶颈明显,缺乏高水平、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和专业人才。
三、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对策:开启新篇章的钥匙
面对挑战,特呈岛需以文化为灵魂,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强化“零碳”核心,打造零碳主题乐园或示范区、生态研学基地,设计碳足迹可追溯旅游线路,让“零碳”理念可感可触。深耕历史文化,构建“千年盐路”文化走廊、红色记忆传承地、冼夫人文化圣地与名人足迹之旅等主题化产品体系,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活化民俗艺术,选择特色村落发展渔家乐、民宿集群,品牌化传统节庆,联动影视IP,让游客深度体验民俗风情。科技赋能体验,运用VR/AR/MR技术实现数字孪生与沉浸式体验,开发智慧导览与互动平台,开展新媒体精准营销,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深化区域联动,与湛江市区协同发展,差异化定位环岛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策与社区共融,充分利用好“百千万工程”红利,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生态保护刚性约束,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特呈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展望未来:共筑文旅辉煌梦
特呈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联合国零碳”生态标签与深厚历史文化的完美叠加,在重大战略与媒体关注的双重机遇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要将丰富的资源高效整合、创意转化、精细运营,解决现实问题,仍需付出诸多努力。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在特呈岛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绘就文旅融合的壮丽画卷。以“零碳”为旗帜,通过科技创新和体验设计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坚守生态底线,实现主客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呈岛必将成为集“生态示范高地、红色精神家园、文化体验秘境、低碳休闲胜地”于一体的国家级乃至国际级文旅品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 何金德 摄影 李翼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