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教育代表团欢迎会暨《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新书发布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和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探究孔孟足迹,宏扬中华文化”文旅考察团,2025年7月23日在济南举办香港文化教育代表团欢迎会暨《国际当代华文诗人优秀诗选》(以下简称“诗选”)新书发布会。此次活动是继4月27日香港新书发布会后,又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会。来自海内外的诗人、学者及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华文诗歌的创作与发展。

图一,大合照
诗选由研究会主席沙浪先生和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周瀚博士共同主编,收录了148位诗人的600多首优秀作品,涵盖新诗与古诗词,展现了全球华文诗人的创作活力。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写来贺信:“诗选的编撰,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漫游,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汉语诗心重新聚拢。”
研究会主席沙浪指出,济南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流淌着诗的基因。 “今天,我们带来的这部诗选,恰似一股新的泉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激荡起层层诗意的涟漪。”期望让诗歌这人类最古老也最纯粹的语言,成为跨越千山万水的信使,成为照亮文明星空的灯塔,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华文诗学互学互鉴,共同丰富世界诗歌的璀璨星空。

图二,沙浪先生
研究会名誉主席萨仁图娅讲到:“作为这部诗选的跋作者,我深深感受到这部作品所承载的文化重量。一部诗选,两类题材,多元一体,充分展现了当代华文诗歌创作的多元风貌和蓬勃生机。这部诗选呈现出六个特点:第一,主题风格的多样性;第二,跨越地域的代表性;第三,诗歌体式的丰富性;第四,延续承袭的传统性;第五,多元文化的交流性;第六,当代诗学的史料性。”

图三,萨仁图娅女士
研究会首席荣誉顾问、著名诗人桑恒昌认为,华文诗歌在新时代有三种力量:第一是扎根大地的力量。第二是直面人生的勇气。第三是创新求变的锐气。 期望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声音,去传递和平与希望。让华文诗歌的清泉,滋润更广阔的心灵沃土。

图四,桑恒昌先生
荣誉顾问、著名学者诗人杜若鸿博士发言:“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齐鲁大地,共同见证诗选的盛大发布,这不仅是华文诗坛的一件盛事,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时刻。这部作品以丰富多元的创作风貌,生动展现了当代华文诗歌的蓬勃生机。诗选既有立足传统的古体诗词,又有锐意创新的现代诗歌,这种兼容并蓄的编纂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胸襟。”

图五,杜若鸿博士
施仲谋教授致词时表示,非常感谢大会提供这个难得的平台,让语文学者和文学创作人聚首人杰地灵的泉城,共同探究孔孟足迹,弘扬中华文化!诗歌作品除了艺术欣赏之外,还有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品德情意的重大作用。期望通过大家的思想碰撞,共同为我们下一代的语文教育,提供创新的发展方向。

图六,施仲谋教授
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周瀚博士指出,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何其重要!诗歌的交流正如趵突泉的泉水,看似各自成纹,实则同源共生。这次济南之行,我们不仅带着诗选而来,更带着全球华文诗人的激情而来。希望可以开阔视野,深入了解孔门诗教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厚重内蕴。

图七,周瀚博士
常务理事康桥指出,诗歌是跨越时空的对话。“今天,我们因诗歌相聚在泉城济南, 当我们以文字重塑山水时,济南与德清、历史与当下、诗人与土地,便成了回归‘天地人和’的同一首诗。”

图八,康桥女士

图九,与会的学者和诗人合照
诗人们以一场特别的诗歌朗诵会为活动画上完美的句号。周瀚博士朗诵了名誉主席孔宪中教授的诗作《孔子之歌》。 执行理事长安之女士朗诵了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主席蔡丽双撰写的两首七绝:“诗风浩荡起龙吟,踪影行程留素心。实录情真文采奕,雄奇笔墨敞胸襟。”“盈怀灵气一园芬,春色浓姸灿彩雯。文运欣荣花挺秀,交流必得艳氤氲。”
艺术顾问黄元元朗诵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的题词:“海内有知音,天涯诗为邻” 以及著名美国华裔诗人非马的题词:“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以比较客观、独立的眼光与心态,完成国际当代华文优秀作品的编选工作,同时推动了华文诗的进一步发展。”执行监事长边小嵘朗诵了盼耕教授的题词:“老中青不同的诗情一起在这里荡漾。中外不同诗域的笛声在这里放歌争鸣。传统诗风和现代流派在这里交相辉映……诗人们展现了诗歌春天的活力。”以及傅天虹教授的题词:“面对诗坛的乱象,研究会又推出这样一部清新脱俗的《诗选》,令人鼓舞。”
香港著名诗人张继征,朗诵《咏莲》,为诗会增添了高洁的风骨。八旬有余的桑恒昌先生即兴登台,倾情朗诵《大运之河》。 其铿锵有力的声音诠释了诗中饱含的壮阔情怀与历史沧桑,感人至深,将现场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图十,安之女士

图十一,黃元元先生

图十二,張繼征先生

图十三,边小嵘女士

图十四,与会的部分诗人合照
与会的诗人、学者还有毕福堂、李俊、李筱蓉、叶植兴、郑美嫦、许连进、张武昌、许建芹、向春宇、陈如琴、杜祺朗等。诗人一致认为,这次文化寻根之旅深化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华文诗歌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周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