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89

大山深处的回响
王云霞
“三线”二字于我并不陌生——我与三线建设算是同龄人。小时候,身体羸弱,每到冬天,就咳嗽不止。父亲说,大山里空气好,长大以后去蒙阴吧,那里有个兵工厂,是国家三线建设单位。
于是,三线、兵工厂、大山,在我脑海里扎了根。
去年冬天,原山东红光化工厂穆忠宝书记应邀来国杰文化沙龙,讲述中国小三线建设的往事。我心情雀跃,却因在外求学,未能聆听,这也成了一桩憾事。拿到穆书记《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一书后,通篇拜读,发现中国小三线建设,与我工作后从事的电力工程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电力基建在平原郊区,三线建设在大山深处。
作为基建人,我对山川旷野充满热爱。从此,心心念念地想走进大山,走进三线人工作、生活过的深山密林。
机会终于来了。2025年7月22日,在穆宝忠书记的大力促成下,“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采风团一行近50人,走进了位于长清区孝里街道龙泉官庄村南的原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5805)旧址。
一场透雨,浇灭了七月的流火。阵阵山风,将翻江倒海的绿,推送到我面前。深绿,浅绿,黄绿,翠绿,灰绿;松绿,竹绿,草绿,杨树绿,丝瓜藤叶绿……目所及处,到处是惹眼的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山沟。1971年深秋的一天,这里走进一群朝气蓬勃的三线人。他们天当被,地当床。三块石头支口锅,就是伙房。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在一片穷山沟里,建起了四个工房。每个工房,承担着不同的生产工序。工房和工房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连绵的山体,参天的密林,成了小三线化工厂的天然屏障。“靠山、隐蔽、分散”,是三线军工建设的方针,也是保存国防实力的刚需。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这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生活着1300多名三线人。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建厂初期,没有电,就点煤油灯。没有水,就到井里挑。没有菜,就自己种。没有住房,就用山里的碎石头,一片一片摞起来,搭建成四季通风的“干垒房”。没有床,随便往地上的草堆或席子上一躺,就酣然进入梦乡。山顶要建高水位水池,沙子、水泥、钢筋等建材运不上去,他们就肩挑背扛。他们是不穿军装的军人,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可敬的人。
走访时,我特意找到了那座凝聚着三线人心血的高水位水池:远看如崮,近看如墙。据说,这座水池至今仍在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缓和,三线产业也由军工转向民用。山东红光化工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先后转型生产味精、啤酒。山东红光化工厂随之更名为“山东红光味精厂”,军工代号仍被保留。在改革浪潮中,它经历了转型的探索,也承受了破产的阵痛。如今,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园区内的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陈列馆,已成为全省党员、军人、学生的思想教育基地。而接手园区运营的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也于 2013 年 12 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殡葬行业首家境外上市公司。
青山、绿地,风车、谷畴,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沉甸甸的谷穗,弯下了腰,好像在向沉睡在这片土地上的前辈致敬。这让我想起之前电力基建上的农场。三线建设因条件艰苦,地点偏僻,保密性强,生活配套设施缺乏,会安排一些随迁家属参与农场、后勤等辅助性劳动。她们是三线建设的编外军,却同样为三线建设默默奉献着青春。向工作人员求证后,我的猜测得到了确认。
工作人员说,谷子收割后,冬天会种上油菜,等到来年收油菜籽。我不敢想象,这么大面积的油菜花田,是怎样一幅壮美的景象。而且,这种既能创收,又能美化园林的创举,不浪费土地和人工,比单纯种植花卉或维护草坪来得实惠。仅从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公司领导班子的智慧和为大局着想的意识。
大山三面环绕,整个厂区,像躺在摇篮里一般,仅在北面(通向黄河)留下一个缺口,是进入厂区的通道。为了战备需要,也为了职工上下班方便,三线人钻山打洞,另开了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山洞。山上有用青石垒砌的围墙,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已倒塌。园区一角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当年红光化工厂的水淋除尘烟囱。青石到顶。据说之前上面有水箱,现已不知去向。树林周边,是大片的玉米地。秧苗有一拃高,在雨后的夏日,彰显着勃勃生机。以远处的绿山为背景,玉米苗、矮松、槐树和参天的梧桐,层层叠叠,将不同程度的绿,渲染到极致。
乘车去生活区,当年红砖砌的职工宿舍、食堂历历在目。石墙,红瓦、黑瓦、油毛毡顶的平房掺杂其中。当年的菜店,已改为餐厅。三层的职工礼堂,门窗缺失,院子里存放着叉车和施工建材。职工医院,也人去楼空。唯有当年的办公楼,依然气派、庄严。时光流转,明亮的玻璃窗,墙体雕刻的菱形图案,廊道上的空调外机,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当年的幼儿园门卫室前,丝瓜藤顺着山墙,攀援而上。瓜藤上,一个个垂吊的丝瓜,荡着秋千,仿佛当年顽皮的孩童。只是时光不再,当年的孩童,如今已两鬓染霜。
最让我难忘的,是职工医院墙外那几棵老梧桐树,树皮黢黑,鳞块密布,枝干却遒劲如铁,冠幅像一片浓云铺展开来,胸径足有半米多。它们站在那里 60 年了,每一道叶脉、每一块树鳞,都刻着三线建设的风雨与荣光。
三线建设,打破了美帝苏修称霸世界的妄想。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吃苦耐劳的技术骨干。六七十年代,国力羸弱,民众贫穷,不屈不挠的三线人,啃着窝头吃咸菜,奋斗在祖国的大后方,硬是在短时间内,造出了“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扬了国威,长了民族志气。山东小三线的军工产品,也为我国的原子弹爆炸、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中越自卫反击战等做出了突出贡献。军转民后,山东小三线自主研发生产的“金象牌”自行车,“双喜牌”缝纫机,电风扇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商品的供应不足,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我们能有今天的安宁生活,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三线人功不可没。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那些在大山深处挥洒的汗水、默默坚守的岁月,早已化作民族的精神基因。三线建设的精神,会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里,永远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王云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写作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山大文学院创意写作班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万松浦》读者俱乐部(济南)秘书长,回族诗会常务理事,国杰文化沙龙发起人。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澳门日报》《侨报》《新民晚报》《辽河》《椰城》《中国林业》等报刊。作品入选多部文集。有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曾获全国“书香三八”征文一等奖,中国华能集团特等奖。《万松浦》阅读征文三等奖。青未了散文优秀奖。“二安杯”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荣获2024竹庐文艺十大散文家称号。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获山东省写作学会优秀成果奖。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