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封兴昌题【境非境】
封兴昌 1954年生于陕西长安。现为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陕西省艺术馆美术摄影部主任,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5年应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邀请,成功举办了个人中国画作品展,由于成绩突出获该中心颁发的“中国画创新成就奖”。国内外十多家媒体予以报导。《美术》《美术研究》《人民画报》《美术观察》《中国书画》等都曾撰文介绍其艺术成就。《中国新闻》专题介绍。
出版个人作品挂历两册。先后入选《长安当代名家》《陕西历代名家》《长安名家书画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陕西卷》等画集,入选中国当代实力画家图录光盘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发行《全国高等美术学院名家教学范本——封兴昌国画作品精选》。
笔下雄风 纸上温情
文/梅墨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画家封兴昌,也得以欣赏了他的人物和虎画。当我了解到封兴昌这位从三秦大地走来的画家的生活与艺术经历后,深为感动。他那些盈丈的巨幅虎画,竟然是在一个简陋的斗室小桌上完成的,以至于他从来就不能在画幅托裱出来之前,先看到自己耗数月精力时间方可完成的一件件完整的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我不能想象,在创作这些逾丈之大的作品时,他是如何去把握其整体关系、如何去调控其宏大复杂的构图与造型的。当我们这些欣赏者轻松地在宽阔的空间里观赏这些巨作时,所看到的画幅竟然构图章法都那么完整,气势宏大。可见封兴昌用心之良苦、用工之精勤、求艺之艰难!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1954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自幼酷爱绘画。他早年的学画经历相当艰苦,土炕与油灯便是他习画的环境。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努力,他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在中国画系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吸吮着艺术营养,认真临摹历代名迹,打下了坚实的造型与技法基础。
封兴昌国画作品
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剧团搞了一个时期的舞台美术,后调入省群众艺术馆工作至今。多年来,他痴迷于绘画艺术,朝斯夕斯,孜孜以求,不求虚名、不羡近利,默默地进行着自我的艺术探索。
封兴昌国画作品
迄今,他的生活与创作环境仍然是寒简的,但他穷且益坚,不改其志,逐渐为世人所注目。1995年,封兴昌个展在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其作品还获得“中国画创新成就奖”。特别是当《美术》杂志相关慧者意外地发现了他的绘画,主动要为他评介,不能不说是对他艺术创作的有力鼓励和推进。
封兴昌国画作品
画虎易俗,因为比较而言,观察它不易,如果脱离生活,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古人有对五代画家厉归真画虎方法的记载:“归真画虎,毛色明润,其视眈眈,有威加百兽之意。尝作棚于山中大木上,下观虎,欲见真态。又或自衣虎皮,跳踯于庭,以思仿其势。”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爱虎画虎不减于厉归真。他到动物园观察老虎,速写、摄影、录像,悉心记录和研究,积累了不少形象与文字素材。多年来,他不断揣摩老虎的生活习性,卧立跑跃,食眠啸斗,做到了张大千所说的“画一种东西,必须要了解其理、其形、其情”。积年功深,封兴昌画虎确实不同凡响,其对虎的描绘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他的虎画,采用的是工写结合以工为主的表现手法,绘制工细却不腻滞,描画真实却不匠气。
封兴昌国画作品
我认为,封兴昌画虎有几点可取:一是他既善表现虎的雄风烈气,如《山谷雄风》《空山虎啸》,又善于表现虎的平静温情,如《息风图》《双虎图》《融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可谓将虎性刚柔两面再现得淋漓尽致;二是他非常重视背景处理,画出了山谷林野的野趣,环境衬托迷离空旷,亦真时幻,匠心独运,与虎相生发,很好地处理了主次详略关系,几乎到了“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程度。
封兴昌国画作品
如《空山虎啸》的云气处理,便恰扣“啸”之主题,虎虎生风,气象森然;三是他在技法处理上,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前人与时人的虎画中,广泛学习借鉴,化入自己的表现形式中。不难看出,他的画受到了张善孖、高奇峰、刘奎龄、冯大中等人的影响,而又有自发机杼的地方。
封兴昌国画作品
从表现风格言,其画近似于宋代院画,重视真实再现与刻画细致精微。显而易见,这种意识形式,易流于匠气和俗气,但他较好地表达了个人的审美追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僵板甜媚的风习。我想这与他扎实的探索创作精神分不开,也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重视观察研究、不慕虚荣有关。
封兴昌国画作品
从表现风格言,其画近似于宋代院画,重视真实再现与刻画细致精微。显而易见,这种意识形式,易流于匠气和俗气,但他较好地表达了个人的审美追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僵板甜媚的风习。我想这与他扎实的探索创作精神分不开,也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重视观察研究、不慕虚荣有关。
封兴昌国画作品
他的画制作精细、花费时间长,但他相当程度上注意到了保持画面上的写意效果,并不因制作描绘工细而流于刻露或甜腻,恰恰是能够造成气韵生动、笔墨色韵鲜活的表达,不能不说难能而可贵。特别是《融雪》上那雌雄两只虎的情态,优美感人,实有“虎天下之至猛,于牵制父子、牝牡之情,则虽威而不怒”之意趣。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除画虎之外,还善于作人物,兼作花鸟、山水。他的人物画,风格与画虎一致,在视觉形式上亦兼融精微刻画与点写泼厾于一体,置人物于特定背景中,力求衬托映发,适于人物的特性与气质,如《大千世界》一画,便较好地描画出画家张大千的精神风貌与艺术气度。
封兴昌国画作品
《蒋兆和先生》一画也生动地传写了蒋兆和先生的个性神韵,作为铺垫处理在画面左上角的《流民图》局部,极为妥当地点醒出画面人物的独到气骨与感情关注。画家的笔墨、造型功夫与表现对象结合得浑然天成,显示出一定的才思与艺术功力。
封兴昌国画作品
《华山对奕图》则描绘出华山的险峻与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气韵流动,仿佛云生脚底。纵观封兴昌的画作以工为写,写工结合,线、色、墨、形与构图意匠皆十分着力,开合有度、虚实相间、粗细杂糅,初步建立了自己个性的语言方式。可以预想,经过艺术再锤炼与修养的不断增添,封兴昌的艺术将会更加成熟起来。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
封兴昌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