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李项鸿题《破界》
李项鸿,笔名“项鸿"。一九六〇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九七八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大校军衔。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清华大学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特聘导师、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
深圳大学喻继高中国工笔画研究院客座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黄山创作院院长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陶瓷艺术委员会顾问
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李项鸿青花瓷作品:
观云听松 李项鸿青花瓷画
国画入瓷开新风
——李项鸿青花瓷画赏析
画家写丘壑,皆基于“山光水色与人亲”和“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学观,都把创造“意境”作为其最高的审美追求,即作者的内心情思与外界自然景物和谐统一、浑为一体,艺术创作中往往“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情缘境发,思与境偕”,以有限的艺术形式创造“象外之象”,“意外之妙” 。因此,画家读书吟诗,游历山川,凝气怡身,开阔眼界,便是提高素质和修养的重要途径,它也直接影响着画作的境界、意蕴和气魄。
源远流长 李项鸿青花瓷画
军旅画家李项鸿,艺术科班出身,经历大江南北,数十载军旅生涯磨砺,深受京城文化滋养,他凭藉着自身的职业和素质的秉赋及创作的生活阅历,北上燕山,南下漓江,东临嵩岭,西览戈壁,创作出了许多卓有影响的山水画作,曾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之一,评为“当代三十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获誉殊多。也许是受陈浏在《陶雅》中“绫绢之寿不如纸幅,纸幅之寿不如瓷品”观点的影响,项鸿有意识地把笔触移向了陶瓷器物。我所见到的项鸿绘制的青花彩饰瓷瓶,其青花山水沿袭了他纸画的写意技法,全然是“如椽大笔用羊毫,颠旭能书莫漫操, 看他含釉如含墨,一样临池起雪涛”。他创作的青花瓷《云山听涛》《黄山松云》等,分明是“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悠然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其写意山水的轨迹,完全通过笔与料色的技法运用,将山水的层次变化表现得气象万千。
山高松声远 李项鸿青花瓷画
我在与项鸿有关陶瓷艺术的探讨交流中,曾问他为何钟情景德镇的青花瓷?他坦诚地对我说,景德镇的青花瓷在元代就享有盛誉,古籍中有“如轻云宿墨,似春葓泛幽,甚可夸,浮梁瓷器白无瑕,巧借蓝色写青花”的赞词。青花元素不仅是中国瓷器的特色,也是中国艺术的亮点,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一些场馆建筑上都有青花的风韵,青花的意蕴,生活中的“青花元素”也时常可见,这说明青花艺术深入人心! 他还说:“青花艺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尝试着运用青花艺术的载体,展露自己国画入瓷的创作理念,拓展自己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军人的气质和率真,使人领略到他对艺术追求的挚诚和对青花瓷艺术的喜爱,以及那份执着的信念与力量。可以说,在项鸿的笔下,既没有传统评判的“淡描”,也没有人们津津乐道的“分水”,只有他自己写意山水的勾勒、点擢、皴擦、罩染,那《奇峰叠翠》、《漓江神韵》,那《观云听松》、《溪山春晓》,无不令人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涧泉石而思游,彰显了画家审视山水的自然意度和笔墨精巧而产生的美感效应。
青峰翠影 李项鸿青花瓷画
“诗言志,歌抒情,画代心声。”在古老而新生的瓷都里,在群雄崛起的瓷坛上,项鸿以“我用我法”擅写自己胸中丘壑。我觉得,他带来的“项鸿之风”是清新的,也是凉爽的,他的“国画入瓷”的实践,必将拓宽青花艺术的疆域,必将带给人们心灵和视觉上的震撼,必将带给我们深层次的启迪和殷切的希望。
曹新民 《陶瓷研究》杂志主编、陶瓷艺术评论家
奇峰叠翠 李项鸿青花瓷画
溪江清晓 李项鸿青花瓷画
江畔幽居 李项鸿青花瓷画
春之韵 李项鸿青花瓷画
松风晴岚 李项鸿青花瓷画
山高水长 李项鸿青花瓷画
香清 李项鸿青花瓷画
丝长暑消 李项鸿青花瓷画
奇峰烟云 李项鸿青花瓷画
香清益远 李项鸿青花瓷画
国色天香 李项鸿青花瓷画
江南春晓 李项鸿青花瓷画
富贵满堂 李项鸿青花瓷画
香远 李项鸿青花瓷画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