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在结束“中小学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理论实践——在衡水探寻教育的第二种活法”,当代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又深入到高一39班进行“己文化”“对子文化”建设,并分享了“高快作文的秘密”。孩子们以“自信自立”或“守正创新”为题进行了现场作文和互批互改,字里行间尽显青春活力与思想张力。今选“今日高快作文之星”刘志鑫的高快作文稿,以飨读友。
惶惶尘世,漫漫征途。在这风云变幻的新时代,我们青年恰似破晓之光,承载着希望与梦想。鲁迅先生曾疾呼:“愿中国的少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此语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信念与努力为墨,以青春为纸,绘就壮丽华章。
信念如磐,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定海神针。不陷于虚幻的蜃景,不溺于世俗的声色,唯有坚定理想,方能穿越迷雾,抵达成功的彼岸。苏炳添在奥运赛场上,如一道红色闪电,以风驰电掣之势跑进10秒大关,成为首位达成此壮举的黄种人。这背后,是他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在支撑。王星星,在机器人领域熠熠生辉,凭借对机器人研发的执着热爱与坚定信念,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智慧与力量。还有苏武,在北海荒寒之地,以“为汉朝守尊”的信念,独自牧羊数年,历经千辛万苦,终得回归汉朝。他们用行动证明,信念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坚守,便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努力似槌,是我们攀登高峰的坚实阶梯。学习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钉,日积月累,必能铸就非凡成就。“恒心能使杵成针”,屠呦呦翻阅无数古籍,历经无数次实验,才从青蒿中提取出拯救无数生命的良药;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耗费数十年光阴,增删数次,终成济世之作《本草纲目》;于谦,一介文官,在国家危难之际,披甲征战北京保卫战,默默坚守,一战成名。时间是最公正的试金石,他们的努力与坚持,最终换来了辉煌的成就。这让我们明白,成功绝非凭空而来,唯有像钉钉子一样,脚踏实地,钉牢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描绘出光明的未来。
信念与努力,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以信念为盾,为我们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以努力为剑,助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如此,方能让成功与汗水齐飞,换来美好的未来。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普及,却有一些青年以“佛系”自居,虚度光阴,还自诩平凡可贵。殊不知,真正的顺其自然是努力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黄旭华院士在核潜艇制造初期,面临实验器械匮乏、资料稀缺的困境,但他凭借为祖国献青春的坚定信念,带领广大员工隐姓埋名数十载,终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试水成功,让核潜艇事业蒸蒸日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信念与努力结合的强大力量。
青年者,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承载着民族的期望。让我们以信念与努力为笔,饱蘸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在时代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青力点评
刘志鑫同学的这篇佳作气势如虹,信念与努力的主题贯穿始终。以鲁迅名言开篇,引人深思。文中通过苏炳添、王星星等事例,生动诠释信念的力量;又借屠呦呦、李时珍等例子,凸显努力的价值。且能结合当下青年“佛系”现象,以黄旭华院士为例正反论证。结尾呼吁青年担责,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与号召力,为青年成长指明方向!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