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066

这片文字能组装709个故事
——“小三线”大奉献(之八)
何兰华
莱芜南山,起伏连绵。为备战而来,没有战事,历史给了他们和平,他们用燃烧的青春岁月,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大建设回报历史,无愧时代留给我们的依旧是红色记忆……
山东人民印刷厂(709)建于1970年9月,座落在莱芜市莱城区高庄镇塔子村南,建厂宗旨为“平战结合”,平时印文件宣传资料、书籍,战时印人民币,紧挨金库。1979年随形势发展生产转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一个贷款发工资,连续五年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1982年至1989年产值翻两番。
1998年总产值2393.1万元,利税234.1万元,1989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荣获山东省出版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批准为国家二级企业,1995年山东人民印刷厂泰安分厂建成投产,2003年8月山东人民印刷厂莱芜分厂动工,两厂总占地面积86637平方米,职工共700人,固定资产7799.38万元。
为备战而来——平战结合扎根山区艰苦创业
1970年10月,革命老区莱芜南部山区响起轰轰炮声,从备战而来的山东人民印刷厂开始动工,因时间起名709。
这里群山环绕,十分隐蔽,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备战要求由驻山东省军代表提出:山东的印刷企业也要投入三代建设,立即,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决定,省毛泽东著作出版办公室,山东省出版局组建起筹备组,奔赴莱芜南部山区定点选址,先后从颜庄附近又到高庄团山,最后定在高庄公社塔子村南,当时要求挖山洞,需搬动用土石方量极大,仅一项三年才能完成,又因印刷在山洞受潮,纸张变形,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同年10月汇报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并作出指示,平战结合,同意建在两山之间依坡而建的方案,平时印文件,战时印人民币,凭着平战结合的这一战略指导思想,把厂址定在白塔村南。
通路——由于厂址地处偏僻山区,通莱城的大路只到坡草洼村,从坡草洼到709厂地是4.5公里的羊肠小道,建厂原料、生活资料都运不进去,只能卸在坡草洼,建厂筹备组领导立即组织人力配合筑路施工队,白昼奋战20天,由不到一米宽的小道,扩建到6米宽,1971年底再次拓宽建成柏油路,后来从厂向南延伸与新泰连接。
通电——筹建组对刚进驻厂地时,临时用的白塔村的电,1971年深冬,组织施工架设1万伏高压线路,天寒地冻,挖电线杆窝是最大困难,排除这个困难需要炸药爆破,组织爆破队干部要背炸药包做出样子,爬山四五公里炸开线杆坑,从电话机设备厂(15号)信箱翻山越岭,经北王庄——徐家峪——石棚——到塔子,100多条电线杆,全靠人抬、肩扛,奋战60天完成1万伏专用高压线路架设通电。
通水——1972年底先打一眼吃水生产用井,深200多米,随着人员越来越多,生产发展急需,1970年分别在厂东西打两眼深水井,一眼生活区用水,一眼生产区用水。
组建队伍——山东人民印刷厂的前身,要追溯到1939年2月,成立于山东掖县东王家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印刷所,1948年9月因部队南下反攻,印刷厂移交胶东军区政治部管辖,1952年12月由部队移交地方,易名为莱阳专署实业公司印刷厂,1956年12月又移交莱阳专署工业局,更名为莱阳县印刷厂。1964年10月21日省人委(64)鲁经高字430号文批准,将莱阳县印刷厂划归山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
山东人民印刷厂是省出版总社直属的综合印刷厂,备战需要必须由精通业务的人员组成,1970年9月根据当时战略形势三线建设要求,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批准,1972年10月,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整体搬迁至莱芜。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战胜了因交通闭塞,给生产、生活带来的许多困难,而且战胜了不安心有情绪想调动,战胜了“当时在莱芜建厂是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方,建了一个错误的工厂”的错误认识,走出困境为四代建设作出了贡献。
干部带头扎根山区,领导干部带头把户口迁来,当时党总支书记王希骥同志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他从部队转业,服从组织分配,把全家带到莱芜山区安家落户,以厂为家,把自己全部精力用到工作上,在他去世前三年,他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却没有被病魔所吓倒,没有影响他工作情绪,他经常讲,“共产党员要永远进击”,我不能白吃党三十多年的米饭,在他鼻孔流血,听觉减退,讲话困难疼痛难忍时没有退却,一直坚持工作到起不来床,不改变人民印刷厂面貌死不瞑目。副书记任立潮,原在省出版局工作,1970年到莱芜参加人民印刷厂筹备工作,在基建项目基本完成后,筹建组撤回省出版局时,他服从组织安排留下来工作,并将自己的家属、子女全部迁到莱芜山区。党委委员、厂长王洪恩同爱人、儿子一起从莱阳迁到人民印刷厂带头扎根为职工作出样子。
勤俭办厂——建厂初期,厂党委干部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深入进行艰苦奋斗、勤俭办厂的教育,大力提倡以苦为荣、勤俭节约、乐于奉献的精神,人民印刷厂从承印本省图书、课本、画报年历和期刊等任务为主,因距省出版总社较远,交通不便,每接受一项印刷任务,从发稿到印刷装订成书经过多道手续,经常往返济南莱芜之间,一星期跑好几趟,有货车挤货车,没车乘公共汽车,有时赶时间、赶进度当天返回。为了节约将包装大件牛皮纸收集起来重新利用,仅此一项节约资金十几万元,为节约资金,车辆、设备必须自己承担,没有材料自己找,没有配件自己加工,没吊装设备,人推、手抬、肩扛,用蚂蚁啃骨头精神,安装维修设备,物资供应搬运。从厂到大桥火车站一车厢水泥,干部职工自己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刘淑成去北京买配件,100多斤配件自己扛着上下车,回来肩膀磨出血,有人说他傻,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为了生产,为节约开支,苦累心甘情愿。干部职工靠这股创业精神,一步步建起厂房,职工家属宿舍,卫生室、学校、托儿所、教学楼、体育场、电影院、等配套齐全。
为无战而战——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大生产为社会服务
为备战而来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没有遇上战争削弱了它的作用,甚至影响到生存危机,没有战事,有敌人,它的敌人是亏损,生存困难。
1974年国家大三线有的已撤了,小三线的印刷厂怎么办?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关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极大鼓舞了全厂职工,人民印刷带来了新的转机,全国人民都在轰轰烈烈的搞要为四化建设,人民长不能坐吃社会主义了,不能当国家的包袱,要为四化建设创造财富。新形势下,应验了平战结合的这经典动词、关键词。和平更是为人民。印刷厂的回答是,不下马、不搬走、不合并,唯一的出路就是立足山区自力更生,把生产搞上去,随着经济体制深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印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了改变过去手工操作,靠人海战术,加班加点赶生产任务的局面,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升级换代,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但是,引进设备、企业缺乏资金、困难很大,创业不是守业,发展就不怕困难,技术改造毅然决然。1985年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造,第一引进先进最急需的关键设备。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冒着风险,采取借鸡下蛋的办法,通过青岛租赁公司,从日本、西德先后引进了电分机,对开四色胶印机等先进设备四台(套),先用设备后还款,缓解资金困难,同时集中有限资金先后购置了胶印书刊轮转印刷机,四型激光照排系统,覆膜机等先进设备,使平凸印刷设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第二对原有设备进行革新、改造,先后在装订车间改造,形成了薄本、中厚本、骑马联动三条流水生产线,试制成功了薄铅板上版机,推广了薄铅板印刷工艺,大修、铅印设备,形成平、凸、凹印、烫金、覆膜等从制版、印刷、装订全过程的较为先进合理的生产体系。
为了使引进设备尽快发挥作用,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在引进、租赁前进行认真市场调查,周密研究论证,测算分析、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引进设备同步进行,1976年第一批山东画报印刷出来,在当年被评为全国印刷质量优质奖。在引进设备、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突出一个好字,就是质量,突出一个快字,就是见效快,租赁引进的电分机,当年实现利润34.8万元,仅用了3年时间,就全部还清了租赁费、设备归属人民印刷厂。同时,由于抓了技术设备改造,胶印高档精细产品的制版,印刷形成了优势,产品质量提高,印刷的52种港展书和《泰安画册》《孔子文化大全》成为泰安市对外交往礼品。1988年,参加、华东地区送评品种84种,优质46种。
为发展而来——走出大山留下记忆
故土难离,情感难舍,他们走了,大山留下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留下来了,执行党的决定,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革命传统留下来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生活不方便,客户不愿来山沟印刷的实际,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需求,1995年,建立了泰安分厂。2002年8月23日,山东省莱芜市人民政府与山东人民印刷厂合作建设山东人民印刷厂莱芜分厂签字式,山东省出版社社长宫本欣、副社长张丽生和莱芜市委书记李玉妹、副书记杜焕常、副市长王玉革出席签字仪式。
印刷搬出山沟,却留了三线精神,留下了和平比战备更重要的精神一1977年,恢复高考利用人民印刷厂的有利环境,印刷高考试卷,77年--82年连续、5年在此印刷。
印刷思想比所有印刷品更宝贵的精神—1976年第一批书籍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1977年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印刷五卷场面激动人心,车队送版带大红花、两边列队相迎,职工不休班两月、印刷500多万册。后印刷邓小平、胡锦涛等领导人讲话,很多是在会议期间不定稿的文件材料。1993年10月承印《邓小平选集》第三卷20万册。第三卷占全省承印量的二分之一。
留下了企地共建血与水融合的精神—人民印刷厂说走就走了,舍得好难忘。1970年定址后,企地关系步步加深,首先从莱芜县派出人员支持三线,当时,第一次征地九十五亩,建厂房,1974年第二次征地十五多亩、建宿舍,1976年第三次征地二十亩、建露天纸库,三次征地一百二十多亩,当时占地中,有宁家林、郭家林、亓家林、高庄革命委会、塔子村干部们白黑做工作平坟整地,无条件支援三线建设,土地补偿只有一万多元,顺利平整好,厂建准时动工
地方对企业无偿支持,企业对村民更加爱护,汶河南正冲塔子村,多年冲塌地堰,危及村庄安全,人民厂用石彻墙五百多米,把半个村庄护起来。为解决百姓吃水难,人民厂埋水管道到村大街上,后给村打一口深井,同时给十三中学打井一眼。为了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先建起高庄印刷厂,后给塔子村建起装订加工车间,利用企业零活、选纸、装订等机会,安排村庄剩余劳动力创业增收。形成了艰苦奋斗、同舟共济、企地共建家园的协作精神。
山东人民印刷厂,用艰苦奋斗,勇敢担当的奉献精神,走过了铅与火到胶印到电子印刷的光辉里程,留下了不朽的三线精神。
作者简介
何兰华,山东莱芜人。中共党员。1996年山东省干部业余大学大专毕业。1989年至2016年历任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党委秘书、党校校长、工会主席。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济南市莱芜作家协会顾问,莱芜诗词楹联协会文学顾问,荣获莱城好人、莱芜好人之称。 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出版发表120多万字,其中,诗歌7000多首,有3000余首,先后发表在《诗刊》《草原》《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上海诗人》《河南文学》《星河》《長江诗歌》《农民日报》等70多种报刊杂志上,其中,诗歌《老黄牛》印制在新加坡1997年春节日历上。录入《山东作家辞典》《中国诗人辞典》。出版诗集《村庄的月亮》《村庄的太阳》《村庄的天空》《恩回大地》《爱从莱芜来》《天黑回家吧》《这片土地了不起》《红萝卜灯》《夏天过去了》等16部。先后荣获莱芜市委、市政府首届精品工程奖;首届、第二届文学奖;山东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主题文学奖;省五一文化奖;中外诗歌奖;全国首届农民诗人奖等国家、省、市奖项120余次。向38个村庄书屋、莱芜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莱芜一中、凤城高中、钢城四中、泰山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六十三处学校,共计捐献诗集3600余册。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年,莱芜市电视台以《何兰华:乡土诗歌写变迁》为题,录制专题片播放,收到很大反响。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近四十年,逐步发展成熟自己独特的风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来自:极愿意用诗歌表达对天地、自然、生命;对党、祖囯、父母;对农村、农民、农业、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感恩!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