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比粮贵《泉城晨话》第447期
杨延斌
有个很扎心的讽刺视频,我看后很难说清是个啥滋味儿,只是感觉心里很沉。一个农民,面对写着一斤玉米0.9元、一斤小麦1.1元、一斤水2元的三个塑料瓶,上看下看,左瞅右瞧,一脸深思,就是想不通,一次次哀叹。粮食和水都是人的命,而水却比粮食贵一倍。是粮食多得如粪土,还是水贵如油?水要比粮食贵一倍,这是什么神怪在闹鬼作孽?
一斤粮食里有多少汗珠子?一瓶不受累、不吃苦的水,一分钟能罐装几千瓶,成本极其低廉,但却能卖出大价钱。一斤粮食从播种到收割,长达几个月,到头来,种出的保命粮食,填饱了天下人的肚子,而种粮人和吃粮人,过得却是两重天的日子。
瓶装水,安上管道设备就能罐装,一个干着极容易的事儿,却能大把大把地挣钱,而农民从播种到把一斤粮食变成一块钱,要在大地里迎接日出、送走晚霞。一亩地千斤粮,减去化肥水电和农机费用,人工还不算,若把剩下500元痛痛快快拿到手,他们就欢天喜地乐翻天,用城里人的性价比观念,这样辛苦耕作划不划算?即便找个在工地搬砖的活儿,一个月也能挣个四千五千元。
是谁把粮食贬低得如此廉价?是什么力量,能把农民能信手得来的水,推高到一吨4000元?
假设农民用资本运作水的方式运营粮食,把粮价推高到五六千元一吨,他们的收益将大大提升,一亩地净收入几千元,日子还会那么拮据吗?从这个角度说,我国的农民太有国家情怀和大局观念了!
我有种隐忧:在地里干活的人,50多岁算年轻,很多老农民已经步履蹒跚。谁若不信,农忙时去农村看看,在地里风吹日晒的,绝大多数是老头老太太们。
同样是老人,城里人怎么过日子?细思极恐的是:年轻人都进了城,种地的老人年复一年变得更老,他们总会有一天跋不动腿的时候。现在农村早就出现了撂荒地,关键是还在一亩一亩地增加,最后土地由谁来种?城里经几十年,造就了千千万万私营业主,难道农村还要再生一代大地主不成?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农民,只指望每月一百多元的“养老金”苟延余生吗?
二十几年前回老家,看在眼里的依旧是老房舍,我曾以为还盖不起新房,渐渐我才明白,不是盖不起,而是年轻人都进了城,盖了新房也是摆设。
从记事起,不管口头还是书本,都痛恨万恶的资本家。近几十年也确实感知到了资本的万恶!国有经济是为大众谋利为前提的,而万恶的资本,就是为少数资本家谋利。
保障粮食在安全警戒线之内,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要坚决扛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土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也是“三农”事业的基础,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民的战略,珍惜利用好宝贵的耕地资源。
这些主张作为我国长期农村战略,路线已经很明确。有了明确的方向路线,还要落实到农民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上,而不能一边喊着惠农政策,一边让二斤原粮抵一斤水钱的怪象长期存在。在千年之前,连昏庸的国王都明白谷贱伤民,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民,对土地要择善而用。连古人都认识到粮食与耕地之间的密切关系,高度重视对耕地的开发和保护,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确保耕地总面积的逐步增长,还体现在对地力的高度关注。比如战国时李悝提出“尽地力之教”,强调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耕作技术和劳动生产率,以达到增加粮食亩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
我在一篇文章曾经看到:藏粮于地是立足当下国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据说近一二十年来,耕地总面积始终保持在18亿亩以上,粮食生产保持“二十一连丰”,2024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纪录地突破1.4万亿斤。稻谷、小麦产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2023年达到493公斤。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想说的是,在以上光鲜数据的下边,隐藏着很多耕地即将没人播种的危险。总耕地面积即便保持得再多,也解决不了农民种地后继乏人的问题,也是类似于釜底抽薪的危机。
我还听过一个人的讲话,说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这个不算长的讲话,信息容量却很大,提出了土地后备不足,“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突出。
我提出的问题,要比以上问题严重得多。土地保有量再多,不解决种地农民青黄不接的问题,等同于动摇了农业根基,直接威胁到中国饭碗能不能端牢的问题。
这些年、大喇叭小广播,大会小会,大荧屏小视频,一直在宣扬农业农村农民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确保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问题,更要制止一斤水的价格等同于二斤粮食的时代笑话。要从宏观上解决许多农村逐渐成为鬼村的问题。
若没人愿意种地,没有年轻人接过老农民的农机具,就是拥有全世界的土地,也只是荒芜的家园!
2025年月7月20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特约专栏作家。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