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180
我的姥姥是烈属
陈兰广
我的姥姥,生于1907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于1995年农历腊月十三日因病离世,享年89岁。
姥姥的一生,交织着苦难与不幸,却也在时代的微光里透着一丝幸运。
她一生育有三个子女:长子是我的舅舅,次女是我的母亲,小女儿是我的姨妈。
姥姥27岁那年,姥爷因病撒手人寰。彼时,舅舅刚满6岁,母亲才2周岁多,而姨妈尚在腹中——她成了姥爷的遗腹女。姥爷走后,姥姥孤身一人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全靠娘家时常接济,才勉强撑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烽火岁月里,无数英烈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投身革命,用生命铺就解放之路。我的舅舅王庆福,便是这千万英烈中的一位。他牺牲时年仅21岁,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救亡与解放斗争的英雄壮歌。
舅舅王庆福,商河县玉皇庙镇西石桥村人,1927年出生。他自幼聪慧,思想活跃且积极。全民族抗战爆发时虽只有10岁,却已感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坚信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从孩童时期起,他就悄悄给八路军传递情报;1942年正式投身革命,成为一名交通员。随部队离开家乡几年后,曾有邻村一同参军的人回来转述:舅舅在历次战斗中表现的都很英勇,不怕牺牲。枪林弹雨中,舅舅总是像一头猛虎般冲在最前面。一次攻坚战,敌人的火力网密得像筛子,战友们都被压制在掩体后抬不起头。他咬着牙抓起炸药包,借着硝烟的掩护几个翻滚就冲到了碉堡脚下,导火索滋滋燃烧的声音混着枪声在耳边炸响,他却硬是等看到火光冲天才转身回撤,后背被弹片划开的口子渗出血来,染红了大半个衣襟也浑然不觉。
这样的勇猛在他的军旅生涯里不是特例。每次冲锋号响起,他永远是第一个跃出战壕的人,仿佛身上带着用不完的力气。领导在全连大会上夸过他多少次 “有种”,说他是 “能啃硬骨头的尖刀”,那些口头表扬像勋章一样挂在他的战史上,直到那次围剿战,一枚三等功奖章终于实实在在地别在了他的胸前。
可命运总在荣光里藏着考验。一次追击中,他为了掩护伤员撤退,左手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当时只顾着把人护在身后,简单包扎后又接着追了三里地,直到战斗结束才发现伤口已经肿得像发面馒头。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伤口很快就感染了,红肿顺着胳膊往上蔓延,夜里疼得他直冒冷汗,却总说 “小伤不碍事”。
直到高烧不退昏迷过去,被战友们抬到后方医院,医生看着发黑的伤口直摇头。“必须截肢,不然命都保不住。” 护士后来跟我们说,手术前他还强撑着笑,说 “少只手照样能端枪”。当缠着厚厚纱布的左臂空了一截时,这个在战场上从没掉过泪的汉子,只是望着窗外的白杨呆坐了半晌,然后摸出那枚三等功奖章,用仅存的右手一遍遍地擦拭……
一同参军的那人回来时,问他回不回家,舅舅只说:“等打败了日本鬼子再回。”这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话语,此后便杳无音信。
建国后,舅舅一直被列为失踪人员,直到多年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我参加工作后的一个清明节,在烈士陵园扫墓时,偶然在烈士名录上看到了舅舅的名字,回家后急忙告诉了母亲。据《商河县志》记载,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在山海关的一场战斗中,时年21岁的舅舅壮烈牺牲,他所在的部队是四野四纵十一师三十三团。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姥姥的精神日渐垮塌。先是痛失丈夫,而后又承受着对舅舅的无尽思念——那个离家后便杳无音信的儿子,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牵挂。姥爷去世后没几年,姥姥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因家境贫寒无力医治,病情日渐加重,最终生活无法自理。于是,年幼的母亲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照顾姥姥,一边拉扯姨妈,操持着全家的生计,小小年纪便尝尽了远超常人的艰辛。
39岁那年,父亲把姥姥接来我家生活,这一住便是五十年,直到1995年安详离世。
即便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姥姥也常念叨起舅舅小时候的事,还时常哭闹着跑出去说去找舅舅,并说舅舅不认得家了,忘了娘了。姥姥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又与儿子生死相隔,这成了她一生无法愈合的伤痛。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父亲和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姥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父亲和母亲悉心照料了姥姥五十多年,直至为她送终。他们的孝行,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堪称“孝老爱亲的模范”。
姥姥去世后,我以母亲和姨妈的名义,为姥姥、姥爷立了一块墓碑。母亲与姨妈生前信奉基督教,不烧香不烧纸,加之晚年腿疼腰疼行动不便,因此每年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以及姥姥的忌日,我都会和妻子、弟弟、妹妹、表姐、表弟们一同前往坟前,添上新土、清扫墓地、祭拜先人,以此寄托绵长的哀思。这份约定,从过去延续到现在,也必将走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算起来,姥姥已离开我们三十年了。但那方矗立的墓碑,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着舅舅魂归故里的路。它更在无声地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方能开创未来。
作者简介:陈兰广,商河县人,研究员,中国农学会会员,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事农技推广40余年,在《大众日报》《中国气象报》等发表100多篇农业科普文章。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影响济南”科技人物等,荣立三等功3次,获国家专利3项,获奖成果20多项。文学爱好者,《银星文学》特约作者。在《齐鲁壹点》注册个人号“绿色之源”。2023年出版个人专著《一路走来》,被商河县档案馆、图书馆收藏。
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