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丰碑
中铁十六局规划设计研究院 金金
编者按:金金,铁道兵风采人物铁道游击队员赵学志的外孙女,铁八团军代表赵珍的女儿,优秀的铁三代。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令其坚守着铁道兵的精神高地。

翻开《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一书,铁道兵那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再一次深深撞击着我的心灵。阅读地址: https://m.booea.com/news/s_4186580.html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毛主席这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不只是口号,它是铁道兵“勇创世界一流,奉献祖国建设”的根与魂,更是照亮战士们“志在四方”征程的明灯。叶剑英元帅那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沐雨栉风,风餐露宿,铁道兵前无困难”,仿佛一幅壮阔的画卷,将铁道兵无惧险阻、战天斗地的豪迈气魄展露无遗。而周恩来总理深情关怀并亲自指导的《铁道兵志在四方》的雄壮旋律,让这精神的号角响彻天地。这份在人民解放军革命熔炉中淬炼出的铁道兵精神,如同两条永不锈蚀、坚定延伸的钢轨,闪耀着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最纯粹的革命本色。它的核心,就是那股子“不怕苦、不怕死”的劲头,是“哪里需要哪里去”的赤诚,是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执着。
这份精神的种子,早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就已深埋。作为一支功勋卓著的铁道纵队,他们肩负起保路护路的千钧重担,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炎热的南海之滨,誓死捍卫着解放战争的生命线。当战火烧到鸭绿江畔,铁道兵将士们毅然跨江入朝。在敌机疯狂的轰炸下,他们用血肉之躯,硬是在血与火中浇筑出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前线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为粉碎侵略者的野心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踏上建设新中国的征程,这支英雄的兵种又一头扎进了国家建设的洪流。鹰厦铁路、穿越大兴安岭的林区铁路、征服天堑的成昆线、襄渝线、京通线、南疆线、青藏线……一条条钢铁巨龙在他们的汗水中穿山越岭,横卧神州。从唐山大地震后的废墟中重建家园,到引滦入津这样福泽后世的水利工程,哪里最艰险、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铁道兵的身影。他们高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旗,硬是在崇山峻岭、戈壁荒漠中,一次次创造出提前通车的奇迹。然而,这辉煌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沉重牺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滚烫的生命——平均每一公里延伸的铁路,就有一位铁道兵战士长眠于此;每一根沉默的钢轨下,都浸染着官兵们火热的青春与鲜血。他们用青春、汗水,乃至最宝贵的生命,在祖国的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座无言而巍峨的精神丰碑。
虽然作为一个独立兵种,铁道兵已成为历史长卷中的光辉一页,但它的精神,却如磐石般坚韧,历久弥新。这份精神,流淌在我的血脉里——我的姥爷、父亲、母亲,都曾是这支钢铁队伍中的一员。作为铁军的后代,我深知肩上承载的责任。我定当接下这副重担,追随先辈的足迹,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铁道兵精神,是融入血脉的军魂,穿越时空的信仰,顶天立地的丰碑。它时刻警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这宝贵的精神火种,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在塑造伟大的中国精神、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征程中,其不朽价值与磅礴力量,必将跨越时空,永不褪色。
最后,向所有为《不朽的军魂风采人物》付出心血、辛勤编纂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的谢意!是你们的努力,让这些不朽的故事得以流传。

金金,女,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现任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党群工作部部长。
槛外人 2025-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