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应邀参加广州留东同学会组织的活动,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贵岛(伊奈)善子也出席了,我才意识到广州留东同学会来历不凡。为厘清广州留东同学会的历史脉络,我开始查找史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诞生于20世纪初的民间社团,竟然与我国近现代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不乱。
时间推移至1914年农历正月十五,正值我国传统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一群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才俊自发组织成立广州留东同学会。“留东”指什么?实指留学东洋,包括日本与朝鲜。只是随着社会发展,日本国力强盛,影响变大,日复一日,留东逐步演变成留学日本,罕有人说留学朝鲜。
1914年正值辛亥革命第三年,饱受列强侵略与战乱纷争的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状态,需要大批仁人志士、青年才俊投入祖国建设的怀抱。广州留东同学会就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现状,在古老羊城诞生了。成立之初,自日本留学回广州约二百人,说明当时留学日本的归国学生很多。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年会,“每人醵资三数元以供酒馔”,相当于今天的AA制,每人出点小钱,小酌几杯,共叙友情,共商国是。
真正发挥作用,要到1924年。广州留东同学会联合其他社团,向政府上书,致函日本外务省:“请查照各情代达日政府关于广州同等参与退还赔款用请容纳在广州设立应用科学研究所及图书馆之请求。”经国立广东大学运动委员会联络,广州留东同学会与广东省教育会、广东学生联合总会、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东善堂总所、广东总工会联合发表《请争广东关余及欧美各国退回庚子赔款为广东大学经费宣言书》,强调创办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需要巨款,争拨各国退回庚子赔款,用于大学建设。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屈辱的巨额赔款。1901年,清朝政府与11个帝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多两,史称“庚子赔款”。
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土崩瓦解,中华民国需要巨资用于社稷民生,申请各国庚子退款便成“时尚”。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宣言书指出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意义深远:“学府宏开,人才辈出,岂惟缝掖青衾之幸,实乃神州赤县之光。”接着,联合发表《关于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用途提议之声明》,指出“广东现正筹设综合大学,期为西南事业之中枢”,希望以此款设立应用研究所及大学图书馆。原文写道:“诚恐外界不察,以为吾人之意见,未能一致,使人无所适从,用特不惮辞费,郑重声明。深望邻邦当局,了解广州在中国之地位,使与北京、上海有同等参加此项事业之机会,庶几文化无偏枯之弊,而事业有圆满之功。”为争取退还庚子赔款,为国为民请命,广州留东同学会立下了汗马功劳。
很多人或许觉得,广州留东同学会是由留日归来的青年才俊组成,深受日本文化与思想影响,难道会与反日反侵略联系到一起吗?事实证明,广州留东同学会为了中华民族领土完整,为了祖国不受日本侵略,还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
20世纪30年代,一批进步留学生在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领导下,开展革命运动,成立社会科学文化座谈会、中华留日剧人协会、留东妇女会、东京语联等组织,创办《东流》《杂文》《诗歌》《文艺科学》等刊物,宣传抗日思想和革命主张。抗战爆发后,为了安全考虑,留日学生纷纷回国。广州留东同学会立即动员归国学生投入群众运动,参加战时服务团、妇女会、锋社剧团、歌咏团、抗战教育实践社等群众团体,为抗日救亡贡献智慧和力量。聂耳在日本溺水身亡,当时留在日本的林基路、梁威林、黄新波、陈紫秋、邓克强、张建、官亦民、吕俊君、蔡北华、杜宣等成员参加千叶纪念聂耳大会,用实际行动阐述华夏子孙对聂耳的尊重,让国际社会关注日本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随后,尚未归国的陈健、杨克毅、蔡北华、胡成放、潘沃权、邓克强等成员与日本进步作家秋田雨雀进行沟通,借其之笔,通过文学,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1937年,于广州组成留东归国学生工作团,后改组成立广东留东抗敌后援会,与广州学生抗敌救亡会、中山大学抗日先锋队、青年抗日先锋团等8个团体联合发表《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发起宣言》,广泛宣传抗日救亡、反法西斯侵略主张,从广州起步,发展到全省。直到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杨克毅、李元夫等主要成员撤离广州,通过其他方式参加抗日活动,包括广州留东同学会在内,很多社团组织只好自行解散。鲁迅曾写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就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归国留学生的真实遭遇。
随着全国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散落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广州留东同学会成员及其他留日归来的青年才俊又想到昔日的广州留东同学会,期望恢复组织。经过积极争取,1983年3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办批准同意恢复广州留东同学会(粤文〔1983〕07号文)。1984年12月2日,广州留东同学会会员大会在广东省政协礼堂举行,89人出席,通过学会章程,选举理事和监事。1988年5月19日,广东省民政厅颁发广东省社会团体登记证(粤社登字第0002号)。恢复后,首任会长由梁威林担任,其早年留学日本,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广东省政协主席。此外,金曾澄曾任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雄才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由此可见,成员级别之高,并且德高望重。
随着社会变迁,历史变化,改革开放后,广州留东同学会的职责使命变成中日友好、国际交流、招商引资、教书育人、专业发展,会员遍布各高等院校、学术组织、科研单位,对广东社会发展及中日友好交流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国内外颇有声望。郭纯智等人荣获“旭日奖”,广州留东同学会也荣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
历史总是具有戏剧性,社会组织在不同时间肩负不同使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社团的选择。如今,广州留东同学会充分利用中日友好的历史机遇,为加强中日交流、文化传播、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努力着、奔跑着,期望两个东方大国世代友好,不再重复昔日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是两国人民的灾难,也是两国人民的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