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国粹精华,播撒文化种子。7月16日,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安康社区联合巩义市公立中医院中医药学部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中医郎”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30名社区儿童在张玉卓老师的引导下,化身“小药师”,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闻药香、识百草、做蜜丸”的探秘之旅,将古老智慧化作孩子们指尖可触的鲜活体验。

岐黄启蒙,故事里识百草
张老师以动画与传说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入中药源头长河。“神农尝百草”的勇毅令他们屏息凝神;当家乡河南引以为傲的“四大怀药”登场时,山药健脾、地黄养阴、牛膝壮骨、菊花清火的奥秘被一一揭晓。孩子们瞪大眼睛,小手踊跃举起,争相辨认药材图片,口中念着功效,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星光——深埋于土地的中草药,此刻在故事中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巧手药工,甜蜜里传匠心
理论落地为实践,孩子们瞬间变身为专注的“小药师”。在张老师悉心引导下,他们小心翼翼称量山楂、神曲与麦芽,学着古法将药材粉末与醇厚的蜂蜜调和、揉捏。一双双小手反复搓转,一颗颗圆润的山楂丸逐渐成型。空气中甜香与药香交织,当亲手制作的成果被装入小盒,孩子们脸上满是自豪:“我做的!能消食!”这份可带走、可品尝的甜蜜,让抽象的“药食同源”智慧变得真实可感。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浸润+手作传承”的双重路径,巧妙打通了儿童感知中医药的“任督二脉”。张玉卓老师欣慰道:“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信中医、爱文化的种子,未来才有希望长成守护民族瑰宝的森林。”

当药香浸润童年,文化自信便悄然生根。安康社区以“小小中医郎”之手,不仅传递了健康生活的钥匙,更是在童心中搭建起通往中华文明智慧宝库的桥梁。当孩子们举着自己揉制的山楂丸如获至宝,我们已然看见,那生生不息的中医文化星火,正由新一代稳稳接续。
作者:赵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