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视频截图)
刚在微信视频里看到我工作生活过的城市雨后变成一片汪洋,关切之余,便油然生出一些感慨。
得承认,我们的城市发展速度是挺快,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宽广的马路纵横交错,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真是一派繁华景象。可是,可但是,大雨过后却是另一番惨象:整个城市一片汪洋,马路上到处是抛锚的汽车……
我们无法阻挡老天下雨,但我们应该能够把城市的排洪能力提高。问题是,这地下排洪工程投入多少外人也看不见,说白了,看不出政绩。领导们好不容易弄点钱,不往明面上花,往哪花,所以也得理解。实际上还是一种理念的问题,我们不妨借助他山之石,看看国外是怎么建下水道的。2010年7月29日的《文摘报》刊载了《巴黎下水道建设经验值得借鉴》一文,读后颇多感慨。该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现在国内诸多城市争相建设国际大都市,遗憾的是,不少城市对所谓‘国际大都市’的理解,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因为那样容易显现政绩,很少有人注重用于排泄水的下水道建设。一旦遭遇大雨袭击,全城汪洋,官员们会悻悻道:这是天灾。下水道建设,巴黎的经验值得借鉴。”
(巴黎地下水道图片,来自网络)
巴黎的下水道好到什么程度,我们简直都无法想象。1370年,巴黎就有了第一个用石头砌的弧形封闭式下水道。1878年,巴黎全城的下水道长约600公里。现在的巴黎下水道长达2347公里。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巴黎的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没有想象中的污秽与臭气熏天。主下水道宽敞得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这些下水道在巴黎城下纵横交错,如一座大水库,因此,虽然巴黎多雨,但行人雨天行走时湿鞋的情况都很少见,更没有雨后内涝的情况发生。
该文的最后引用了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作者视频截图)
我们中国人其实也很讲“良心”,只是有时候为了表面的政绩顾不上“良心”。
就目前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城市的下水道很难有彻底改造的一天,内涝问题也很难解决。但是,我们也有一套办法,那就是把灾情说得严重些,然后带领群众抗洪救灾,到时候又是很好的政绩。
但愿我所工作生活的城市别下大雨了。
2025年7月16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