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铭记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缅怀先烈功绩,传承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2025年7月7日,洛阳日报社“重走抗战路”和偃师老区建设促进会在老家大口镇南寨采访,因爷爷1945年担任过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指导员,但关于搭班中队长武八七,被共产党收编后及后人情况如何?采访组带着好奇的心情,特意来到庞村镇东彭店村打听,得知当年抗日中队长武八七早在1945年已壮烈殉国,因为他被共产党收编的事情知情者很少,而且从收编至牺牲只有短短数月,很多人一直认为他是“土匪”,导致他本人及后代遭人岐视,无论是出于对英烈的敬仰,还是知情者的基本良知,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我们要用足够的证据和事实还原抗日英烈武八七的历史真相!

注1:武八七被共产党收编的关健证人李文宣(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系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抗日骨干培训班第一期学员,1993年逝世洛阳日报曾刊登其生平)悼词第二页,是证明武八七1945年归顺共产党的关健证据之一!
武八七是偃师抗日队伍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又名武宗义(1921-1945),东彭店村人(现隶属伊滨区庞村镇),1921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兄妹五人,他是老大,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后来抗日时,两个弟弟都跟随着),因出生那年其奶奶刚好87岁,就给他起个小名叫“八七”。他自幼身体强健、侠肝义胆、打抱不平,因暴力抵抗国民党苛捐杂税遭通辑,被迫落草为寇。在兵荒马乱时期,为了保护自家村寨不受日伪侵害,由他发起、在本村组织了一支地方农民武装,因拒绝国民党和日伪收编,被当时政府污名化,扣上“土匪”帽子,但此队伍从不骚扰穷人、百姓,被民间称为难得的“义匪”。

注2:关健证人李文宣生前手迹,是证明武八七1945年归顺共产党的关健证据之一
1944年5月偃师沦陷后,武八七联合结义兄弟王仲伟(邻村很投缘的同乡好友)、段庚寅(武八七媳妇娘家和段庚寅是同家族人,属亲戚关系),三人一起宣布举旗抗日,1944年夏秋,抗日领袖王仲伟(原国民党军官)组建“豫西抗日挺进支队”,武八七与其结盟,约定相互支援,共同对抗日伪军,是当时豫西民间抗日力量的重要代表。三支队伍通过袭击日伪军、击杀叛徒贾世勋等行动,逐步壮大抗日力量。在日伪军进攻彭店寨时,三人联合八路军部队共同击退日伪军,成功击毙伪乡长张连福及其保镖,并收缴其武器。1944年9月,八路军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后,武八七与王中伟、段庚寅联合八路军作战,成功击退日伪军。同年11月,在刘庄阻击战中,他们率部支援八路军九连四班战士阻击日军,为县政府转移争取时间。当时武八七并末归顺共产党,但作为地方抗日代表人物,其行动展现了偃师民众的抗日决心,1945年日军投降后,其事迹被收录于地方抗战史册。(故事来源于注3)。

注3:武八七1944年在归顺共产党之前配合八路军的抗日事件史料之一。
1944年11月5日,日军突袭董村时,八路军皮徐支队派九连四班12名战士阻击日军,依托地形多次击退敌军最终全员牺牲,武八七作为支援力量参与此战,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充分展现了地方武装与八路军同仇敌忾、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情怀!(故事来源于注4)

注4:武八七1944年在归顺共产党之前配合八路军的抗日事件史料之一。
武八七单独行动记载较少,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与段庚寅、王仲伟的联合抗日行动,如在罗彦庄战役中参与指挥作战。该战役中,游击队与日伪军激战后牺牲160余人,但成功击退日军进攻。在他被共产党收编前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彭店寨保卫战,1944年秋,彭店寨王中伟因击毙伪乡长张连福,遭日伪军报复性围攻。武八七与段庚寅率部从东、西两翼包抄日伪军,配合王中伟寨内守军内外夹击,最终击退敌军,毙伤日伪军数十人,此战展现了豫西地方武装的协同作战能力,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企图。(故事来源于注5)

注5:武八七1944年在归顺共产党前的抗日事件史料之一。
1944年秋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进驻偃师,皮定均司令员对偃洛地区的地方武装做了摸底排查,他对地下党洛阳县长田生说:“德高区的主要抗日骨干队伍(指武八七、王中伟、段庚寅),唯有武八七没有归顺共产党,他作战骁勇、有爱国、民族气节,日伪军闻之丧胆,如果能劝说加入共产党,有组织地抗日将是一件大好事!

注6:武八七1944年在归顺共产党前的抗日事件史料之一。
1945年初经县长田生推荐、委托爷爷李文宣(1937年入党、河南抗日骨干培训班第一期学员),并传达了皮定均司令员的指示,让我爷出面劝说武八七归顺共产党(李文宣的姥姥家是东彭店村,二人从小就经常玩,武八七对李文宣一向非常敬重!),李初劝武八七时确有抵触情绪,他说结盟兄弟段庚寅、王仲伟早就劝过、他不愿寄人篱下!但爷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到“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心置腹、苦口婆心谈了两天,最后武八七被共产党的诚意所感动,正式同意归顺共产党。

注7:deepseeks查询结果截图
经上级组织批准,由他俩牵头创立组建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任命武八七为中队长,负责整体作战指挥,李文宣任中队指导员,负责中队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俩积极串联发展革命队伍,扩展游击队,对日英勇作战。武八七通过加入共产党队伍的深切体验,最终大彻大悟、后悔早应跟着段庚寅、王仲伟加入共产党!并主动要求让爷爷当入党介绍人,爷爷对他说,你刚收编需要组织继续考察,你要以实际行动向党证明你的忠贞不渝。随着形势变化,地下党洛阳县政府需要扩充警卫部队,县长田生看到这支队伍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于是整体编制把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纳入县警卫大队。

注8:deepseeks查询结果截图
在归顺共产党之前,日伪军就非常痛恨、害怕武八七,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听说加入共产党后更加恨之入骨、时刻伺机报复。1945年小满以后,麦子快熟的时候(应该是1945年5月21日以后),武八七带着几个警卫出去办事,返家途中为防止集体中伏,特意留了个心眼,他把警卫人员分成两拨,但狡猾的敌人故意放过了前面探路的警卫,结果等到他路过的时侯,突然伏击、机枪射杀,武八七年仅24岁就壮烈牺牲,留下了年轻的媳妇和未出生的男孩遗腹子,山河悲壮!

注9:deepseeks查询结果截图
在武八七归顺共产党前,是偃师沦陷时期与王中伟、段庚寅共同举旗抗日的民间武装领袖,喜好独来独往、桀骜不驯,虽然拒绝共产党、国民党、日伪军收编,但对日伪、汉奸却充满仇恨,深怀爱国、民族大义,经常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基础,惩治汉奸、袭击日伪据点、破坏敌人交通线,让敌人头痛不已,尤其与八路军形成战略呼应,共同构建偃师抗日根据地(现有史料中关于武八七的详细生平记载较少,其事迹多穿插于王中伟相关事件记录中),在豫西抗战中填补了正规军力量不足的空白,有效牵制了日伪势力。从其抗日行动(如联合反日、击毙汉奸)来看,武八七应属自发抗日的武装领导人之一,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土匪(国民党政权曾将部分未受其控制的民间抗日武装污名化为“土匪”,武八七可能因独立行动被归为此类), 抗日志士武八七作为豫西抗战的民间英雄,其事迹反映了乱世中普通民众的抗日决心,尽管史料有限,但他在彭店寨战斗中的表现,足以证明其抗日功绩。
我爷李文宣是能够证明武八七被共产党收编,创立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后被编入洛阳县抗日警卫队的关健证人之一!但为什么解放后武八七没有被追认为烈士?牺牲细节为什么没有记载?可能因史料散佚或未被系统整理?年代久远,已成历史之谜!据其孙女讲:1982年县里曾让他二爷去办证明,结果那年涨河没去成,此事偃师县里有关部门是否还能查询?欢迎知情人士补充更多的证据(例如但不局限1、地方档案:查阅《偃师县志》《洛阳抗战史料》等,寻找“东彭店战斗”“王中伟”相关记录;2、 口述历史:联系偃师当地抗战老兵后代或地方史研究者;3、学术论文:检索豫西抗日根据地研究论文,关注“民间武装”相关章节,邮箱715558125@QQ.COM或微信号LY13525997789,谢谢!),以还原抗日英烈的真实历史和应有的公道!
此文共同作者:
1、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指导员李文宣之孙李韶辉
2、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长武八七之孙女武运晓
3、洛阳日报社“重走抗战路”专题组陈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