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五写竹泉村——
一、青枝水色话竹泉
文/邱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因其坚贞、文雅,挺拔、虚心、有节的外形和内在品质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追求契合而深受喜爱。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古人曾建亭名“有竹”。有竹为邻,已是佳话,若密林修竹有泉相伴,那真是风日洒然的大造化了。

竹泉村,顾名思义,有竹有泉,竹林成海,清韵入听;细水长流,潺潺淙淙;不因旱涝而消长,不以季节而变温。泉竹相生,泉滋润了竹,竹涵养着泉。观澜寻源,顺着数以万计的旧磨盘铺就的路一路前行,来到源头宸翰亭处,看泉子汩汩涌出,昼夜不歇,千年不歇,感叹生命源泉实乃钟灵毓秀。据考,明代河南巡抚高衡的堂弟在此结庐隐居,官人也曾修筑别院,高氏族人与亲朋好友雅集此地,毗邻而居,守望相助,形成了村落,取名“泉上庄”。后来因为竹密泉盛而名声大噪,引得南巡的乾隆皇帝为之停留,御笔一挥,赐名“竹泉村”。
竹生南国,竹子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但请收拢思绪,不要信马由缰地去了烟雨江南的乌镇、周庄、宏村、凤凰。这里是江北,这里是八百里蒙山沂水深处的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脱颖而出,简静人家,迤逦散开,以民俗民宿的朴素大美,跻身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列。
当载着诗社诗友的汽车,顺着地势起伏,驰骋在绿色广袤的沂蒙大地上时,宛若一只永远爬不出叶片的小甲虫,顺着层层梯田网状的叶脉,缓缓前行。我们从甲虫的脊背上探寻着欣赏着,目光掠过片片果林,层层梯田,良田美池,屋舍俨然,青山苍翠,绿水悠悠。当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声音渐歇,我们为车窗外的一处美景倾倒,恰似陶令笔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入口处。“竹泉村”三个红色的字映入眼帘,低矮的短墙,由黄白的原石干碴起来,朴拙之中透着亲切,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当你把脚又一次放在沂南的这块土地上,脚步轻叩着布满苍苔的青石板路,大口呼吸着这里空气的清鲜,人被铺天盖地的绿色拥围,顿觉喧嚣骤停,心被泠泠的清泉涤荡干净,感官愉悦,身心熨帖。褪去了红色意象,在哪见过?水乡江南、梦里故乡似乎就是这般模样,人不免恍惚起来。

过衡门入景区,我们被导游“神仙姐姐”一路引领着走进了竹泉村。推开一处虚掩着的大门,我们一行人鱼贯而入,进得院子,发现有里外两个院落,可以容纳十余人,空中是竹,青翠逼目;地下是兰,一枝一叶颇有姿态;影壁附近是梅,虽不是梅开的季节,却可以想见梅开时节的那份诗意。住进龙梅精舍,撩起洁白的纱帘,顿觉人穿越到了王维、林和靖抑或是苏轼的时代,几处天窗投下太阳的光明,过滤了太阳的热量,亮亮堂堂,清清爽爽。有种天当房地当床、人露营在大自然怀抱的感觉。伫立窗前,一下子风雅起来,欲呼人搬一张琴来,真想以蹩脚的指法,轻弹一曲《高山流水》或《梅花三弄》;或者,沐手焚香写诗斗茶插花作画,来一番“琴、棋、书、画、诗、酒、花”,过一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典女子的瘾。

踏着一个个磨盘前行,很有年代感,每个磨盘就是一张光盘,播放着光阴的故事,仿佛每迈出一步,就更接近了古之先贤。被一种清冷入仙、缥缈入无的古琴声吸引着,起了远古之思。是那首失传已久的《广陵散》吗?据传嵇康游历到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到半夜,忽有客来,自称古代的人,传授其《广陵散》一曲。后来,肥马轻裘宾从如云的显贵钟会来访,悻悻而归,向司马昭罗织他的罪状说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嵇康被打入死牢时,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多少豪俊随他入狱。然而,广陵绝响千古遗恨,千载而下,我辈见嵇康泥塑木雕,犹忆其临刑东市,顾日影索琴而弹的风度。
七贤狂诞越礼,无论是醉卧黄公旧酒垆、会开青白眼的阮籍,蓬头垢面扪虱搔痒的嵇康,刘伶裸身纵酒,“何妨死便埋”,打铁灌园的向秀与猪共饮的阮咸,还有附庸风雅的山涛王戎,他们崇尚三玄清谈,都是在寻求消解心灵痛苦之路,提倡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发言玄远,傲视王侯,惟肯折腰于才士与真理。

而到唐代的诗佛王维这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切都明快清晰起来,弹的什么曲子,长啸可否引来凤凰,亦是不得而知。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清心寡欲,筑庐孤山,竹树绕草庐,清深趣有余。他养的白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当时宋真宗皇帝下诏赐他帛粟,并诏杭州的地方官岁时劳问,连丞相来了,都是清谈终日而去。他说自己隐居并不是要走终南捷径,而是觉得做官辛苦,他是个真隐者,是个有真趣的人。
说起竹子最不能落下的就是苏东坡与郑板桥。先不说《东坡题竹图》、《墨竹神韵图》,最喜那首《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把坚持操守与修身养性结合在一起、宠辱不惊的东坡老人活脱脱站在眼前了。只见他面色红润、白须萧散,挥毫泼墨,把一大堆空白扇子,挨个打开,挨个写写画画,甚是从容。外边等着买知府大人墨宝的人排起了长龙,很快扇子被一抢而光,大家各取所需,被告债务人还清了债务,原告债权人拿到了钱,热爱东坡书画的爱好者得了墨宝,了结了官司,皆大欢喜。这里是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做杭州知府的苏轼、办理的那件欠钱不还案子的现场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请问是在竹泉村获得的灵感吗?

南条北叶,是说南方的竹子修长挺拔,通身翠绿,以竹竿、身段取胜;北方的竹子叶片倩巧柔美,筛风影月,以风情无限及常青常绿的颜色赢得爱慕。竹泉村的竹子是从安徽南部移栽过来的,或许是特别钟爱这里泉子的缘故,它们兼备了南条北叶的优秀基因,生长成不可一世的清雅。流连竹丛,让人思舜帝娥皇、女英二妃,思《红楼梦》里的潇湘馆主林黛玉,惟独忘了思归故乡。
落日欲憩竹枝头,诗情画意入梦里。太阳落山后,彩霞满天,倦鸟知归,缤纷了你的世界。黄昏时分,数以千万计的鸟儿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在竹泉村的上空盘旋,晨噪暮啼,人境不如鸟境热闹。这么多鸟在空中拥挤着飞,不怕“撞车”出现“交通事故”吗?有什么规则?令人费解。原来这些鸟儿是来过夜,它们是来喝竹叶上凝结的琼浆玉露的,此处的泉水遍地,水汽氤氲,每片竹叶都在夜里凝聚一滴小小的露珠,是小鸟的甘醴。这里是它们引以为自豪的家园,站在竹林树梢以上的地方鸟瞰这大“鸟巢”,一定比人的视角看到的更美,它们一定奔走相告,舌如巧簧,不懂鸟语,也不知道它们如何炫耀自己的家乡,呼朋引伴地聚来这么多同类。
夜来,鸟儿们睡下后,又是诗友们的天下了。古人秉烛夜游,我们举手机照明,赏夜景,品香茗,把酒临风、望星空,看完北斗数星星,一个长谈慰平生。零点已过,散了吧,早点睡吧,明天清晨你们可睡不到自然醒,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人家是这里的主人,主人早起,你好意思等着太阳晒屁股?高情的主人会倾尽婉转歌喉,自由歌唱,把你吵醒你好意思发作吗?夜宿竹泉村,等着客随“主”便,适当给你点“聒噪”,免得你赖着不走。

二、竹泉村赋
文/邱燕
沂蒙腹地,天赐灵泉。泉清而竹愈茂,竹劲而泉愈鲜。泉竹相生,吐纳烟霞之气;刚柔互济,蕴涵造化之玄。润泽千年不涸,清泠四序依然。泉上庄初肇其名,高氏结庐,隐士幽居成聚落;竹泉村终彰其胜,乾隆驻跸,宸翰题御墨耀山川。
至若穿衡门,循石碇。苍苔印屐,恍入桃源之径;翠色沾衣,如行渭川之境。磨盘铺路,暗刻沧桑之痕;修竹蔽天,时筛碎金之影。龙梅精舍,轩窗纳虚白之光;兰气梅魂,庭院蕴清华之永。琴思忽起,欲召松风入冰弦;茶烟初沸,试邀涧月照清鼎。步移景换,心与古贤相接;目遇神驰,情同天地俱骋。
于是怀往圣,慕高风。华阳亭畔,恍闻嵇康裂帛,广陵遗恨萦青嶂;幽篁深处,似见摩诘鸣琴,深林长啸振苍穹。和靖孤山,鹤影梅魂皆契道;东坡南国,芒鞋竹杖自从容。板桥题句,龙孙绕池皆新绿;七贤遗韵,林泉寄傲本初衷。林间清气,原为君子之魄;石上寒泉,长映逸士之衷。
若夫夕照熔金,宿鸟知返。万翼蔽空,似玄云之翳月;千喉竞啭,若仙籁之盈涧。缘何倾巢而至?竹露凝珠,夜夜斟天浆之醴;泉声漱玉,泠泠洗星斗之灿。羽客栖枝,喧哗尽显天然趣;尘心对语,清响如闻道德辩。人境喧嚣暂歇,鸟乡大美方显。始信桃源非幻境,且从羽翼认家园。
暮色四合,宿鸟安巢。万籁渐息于修篁之杪,清谈复起于精舍之寮。茶烟袅而星斗近,诗思涌而块垒消。待明朝破晓,自有百鸟司晨,清歌催客早;岂容俗身恋枕,酣梦误霞朝?天籁唤人醒,林泉涤我嚣。归去来兮长回首,烟霞满袖忆渔樵。

三、竹泉磨盘路
文/邱燕
飞旋的舞鞋
轻轻舞过这一片片磨盘
从太古到远古
这石头始自何年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
又是哪朝哪代哪个匠人
看穿了两块石头的心
将它们凿成了一对
互相交错咬合着
研磨时光
碾碎的光阴顺着磨盘流下
流淌成诗行
岁月的磨盘一天比一天薄
而今变成了一张时间的光盘
播放着竹泉村的
前世与今生

四、竹泉吟
文/邱燕
衡门避世喧,凤凰迎客远。
万竿烟云路,苍苔生流泉。
狭径连幽处,屐声敲石板。
故乡依稀是,茅屋柴扉掩。
梅舍何清新,壶竹别洞天。
亭亭青玉枝,绿荫映眼帘。
临窗白鸟飞,竟疑为神仙。
缘溪幽篁里,弦歌与人言。
脚踏磨盘路,竹林访七贤。
高逸待我久,阮籍开青眼。
高迈有嵇康,一曲广陵散。
枕石听涛声,坐忘谈机玄。
寻源宸翰亭,至今四百年。
临泉有茶肆,烟火咂味馆。
沂蒙十八坊,一家一个天。
因循依古法,叫卖声声传。
乐土有三分,晋末桃花源。
开瓮逢陶谢,宾主两相欢。
闻风已相悦,诗心对星汉。
香茗勤致意,悬榻念陈蕃。

五、沂蒙佳境无上清凉
——临沂文旅三重奏 在千年竹泉中听见世界的回声
文/邱燕
清晨,竹叶摩挲之声便如耳语般将你唤醒。指尖轻触泉水,冰冽沁透骨髓,仿佛接通了大地深处奔涌千年的脉动。这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这里是沂蒙腹地,是北方珍罕的竹海仙境,是竹泉村为世人织就的清凉梦境。当你双足踏上布满青苔的石板路,铺天盖地的绿意温柔围裹,喧嚣骤然消隐,灵魂被清泉涤荡一新。
竹泉村,名符其实。竹如海,绿涛起伏,万竿翠影摇动清风;泉似练,清冽不竭,汩汩千年昼夜奔涌。泉滋养竹的挺拔,竹守护泉的澄澈,相生相依,造就这方脱尘天地。循着万千磨盘铺就的时光之路,探至源头宸翰亭,清泉自地下涌出,昼夜奔流不息,恍如生命本身不朽的钟灵毓秀。这里曾是明代河南巡抚高衡堂弟的隐居之所,后成村落“泉上庄”。因竹密泉盛,竟引得南巡的乾隆驻足,御笔题下“竹泉村”三字——从此,竹影泉声便有了御笔加持的尊贵名号。
竹生南国,却于此地扎根繁衍。村中竹自皖南移栽而来,兼收南竹修长挺拔与北竹叶影婆娑之长,于泉畔生成不可一世的清雅风骨。漫步竹径,竹影筛下点点碎金,思绪漫溯至舜帝二妃泪染湘竹的凄美,至潇湘馆内黛玉的斑斑竹泪,恍然间竟忘了归路。入住龙梅精舍,推开窗牖,竹色直逼人眼;撩起纱帘,天光如水倾泻。此刻,人恍若跌入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禅境,或是林逋“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的孤山岁月。天当房地当床,心在自然怀抱中彻底舒展。

竹泉村深处,魏晋风骨在竹影中复活。古琴声清冷缥缈,令人遥想嵇康刑前索琴,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响;七贤放浪形骸,扪虱纵酒,皆是借狂诞越礼消解心中块垒,只为“越名教而任自然”。这竹的清节,泉的澄澈,不正是他们精神在山水间的永恒映射?至宋代,林逋梅妻鹤子,真隐孤山,连宋真宗亦遣使慰问,他却只道做官辛苦,唯求真趣。竹泉村正是如此真趣的载体,令人暂别尘嚣,触摸生命的本真质地。
竹泉村的昼夜更迭,竟由万千飞鸟司掌。黄昏时分,数不清的鸟群忽从四方云集,盘旋于竹林之上,喧嚣啁啾,将人境瞬间染成喧腾鸟国。它们不畏“撞车”,自有其飞行韵律——原来每至夜深,竹叶凝结的晶莹露珠,是专为它们酿制的琼浆玉露。这泉水滋养的竹林,是它们引以为傲的家园。清晨,鸟儿率先醒来,婉转啼鸣便是唤醒宾客的天然闹钟。夜宿于此,不妨顺其自然,客随“主”便,在鸟语天籁中迎接新一天的澄澈。

沂蒙山的灵魂,更在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里,在孟良崮战役的烽烟中,在《沂蒙山小调》悠扬婉转的旋律间。这支歌谣穿越时空,连柬埔寨的公主亦在临沂动情吟唱。当刀郎“罗刹海市”的旋律在临沂体育场掀起万人合唱的声浪,古老小调与现代流行奇妙共振——临沂的精神密码,在代代传唱中愈发清晰坚韧。
临沂文旅的蓬勃活力,正源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完美交融。竹泉村作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其民俗民宿以朴素大美抚慰都市倦客。刀郎演唱会万人空巷的盛况,柬埔寨公主深情献唱《沂蒙山小调》,无不彰显这片土地文化吸引力的广度与深度。

竹泉汩汩,昼夜不舍,恰似临沂文旅的生命活水。在这片被自然厚爱、被历史淬炼、被时代赋能的土地上,三重旋律正和谐共鸣:竹泉清韵是自然的馈赠,沂蒙精神是人文的脊梁,而此刻的文旅盛景,则是古老土地向世界发出的崭新邀请。
何不暂离尘嚣,来此枕竹听泉?当双脚浸入清凉泉水,灵魂在竹影间游走,沂蒙山小调在心底自然升起——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临沂的山水之间,流淌的不仅是千年不歇的泉,更是洗濯尘虑、安顿性命的生命的源头活水。

【作者简介】邱燕(女),祖籍山东泰安肥城,早年从事教育,热爱文字,笔耕不辍,陆续在各大报刊、各大知名网络平台发表作品数百篇;2018年主编红色经典专著《沂蒙精神·中国梦》;2020年获“中国诗歌春晚十大新锐诗人”称号;2022、2023年入选“山东省文联文艺两新创作骨干”。现居济南,任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文博学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