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踏入了卢氏县营子村的尊师重教园。这一次参观,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与人文精神世界的大门,带给我无尽的震撼与思考。

踏入尊师重教园,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所由农家小院改造而成的园子,虽无华丽的装饰,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正房和厢房的建筑风格质朴,土坯墙、人字形房坡,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院子里的两尊郭华教授塑像格外引人注目,一尊是求学时的全身塑,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怀揣一书,尽显山里娃的朴实刚毅与对知识的渴望;另一尊半身塑则展现出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教授风度 。
营子村,这个看似平凡的村庄,却有着不平凡的文化底蕴。据统计,这里走出了四位国家级的资深科学家,9个博士研究生,41个硕士研究生和182个大学本科生。如此高密度的人才产出,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是什么让这个村庄成为了人才的摇篮?答案就藏在村庄的文化传承与教育理念之中。
据原卢氏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三级调研员)王永华介绍,营子村素来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尊重教育、尊重老师是这里代代相传的社会风尚。1918年,郭操先生创办营子小学,至1924年,该校易名营子国民小学,成为卢氏县仅有的三个公立小学之一。
百余年来,耕读传家、尊师重教在这里蔚然成风。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报国为奋斗目标,勤奋学习。
车迎新同志曾深情地说:“知识改变人的命运,知识从哪里来?”正是因为村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使得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实现自己的梦想。
郭华教授,无疑是营子村的骄傲,更是众多学子敬仰的楷模。他出生于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一步步走向了科学的巅峰,成为了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领域处于物理学科的前沿,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郭华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他的为人更是令人钦佩。他生活简朴,为人低调谦逊。即便成为了一流大学的系主任,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当年,他常常身背普通的帆布双肩包,衣着朴素地挤公交车回家看望父母,与农民工无异。在住房条件很差、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他依然安贫乐道,专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

然而,天妒英才,郭华教授英年早逝,这无疑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让无数人为之惋惜。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对国家的奉献,成为了营子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坐标。
营子村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车迎新等人捐资修建尊师重教园,这一善举意义非凡。车迎新,这位从营子村走出的金融家,在金融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后,始终心系家乡,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文化建设。
他曾任农业银行监事长等重要职务,是金融领域的专家和领导。他组织策划修建尊师重教园,希望通过这个园子,让更多人了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以及“尊师重教、尊重科学”的道理。
尊师重教园的建成,不仅是对郭华教授等营子村杰出人才的纪念,更是对尊师重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里陈列着营子小学建校以来历届教师的照片与简介,他们是培养人才的奠基者,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为营子村的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厢房里还展示着营子村走出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子们的照片和事迹,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奋发向上。

一个村级组织修建尊师重教园,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营子村委尊师重教的举措,产生的意义、作用及影响是深远的。从国家层面来看,振兴中华的希望在于教育,而尊师重教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科教兴国是必由之路。
在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和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营子村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地方能否出人才。当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从地方层面来说,营子村尊师重教的传统,为当地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尊师重教园的建成,成为了营子村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人前来参观学习,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也为其他村庄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地方重视教育,传承和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对个人而言,营子村的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受到榜样的激励和良好教育氛围的熏陶,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明白知识的力量,懂得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尊师重教园里展示的成功人士的事迹,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参观完营子村尊师重教园,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营子村的文化底蕴、郭华教授的崇高精神、车迎新等人的善举以及营子村委尊师重教的举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禁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如何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追求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营子村尊师重教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们应该学习营子村的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营子村尊师重教园,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汲取精神力量。相信在尊师重教精神的指引下,营子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也会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大美永宁》《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