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万里长征60首之35翻越梦笔山
(中华通韵)作者:薛志鹏
寒崖泛斗卓基镇,绝壁凌霄梦笔山。
长剑一挥残雪没,提刀直把北风掀。
【注】
①本作,是笔者应周总理秘书、国宝人物、书画艺术家古今明先生托付所创《三长精神诗词300首》暨《长江精神诗词100首》《长征精神诗词100首》《长城精神诗词100首》之一。
②将《七绝·万里长征联韵60首》合而为一,即为正文120韵、240句、1680字,无一重韵,一韵到底的《七言排律·万里长征120韵240句》,是笔者自研“可分可合”式系列五首历史最长排律之一。
③本系作品,以长征起始、进程时间线为宏观线索,由江西瑞金、于都集结出发为始;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为主线;以红二、六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五军长征路线为辅线;直至吴起、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此举,旨在学习和铭记红军万里长征光辉历史,传承与弘扬红军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④翻越梦笔山:梦笔山,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与小金县交界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一座重要雪山。卓基镇:指卓克基,马尔康市东梭磨河畔。梦笔山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约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山势雄伟险峻,山路崎岖难行。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草鞋,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艰难前行。梦笔山上积雪没膝,终年不化,缺氧让战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山上气候变幻无常,时而狂风呼啸,时而大雪纷飞,时而冰雹骤降。有的战士在行军途中因饥饿、寒冷和疲劳倒下,其他战士扛起装备,继续前进,不抛弃、不放弃战友。1935年6月24日至7月初,红一、红四方面军翻越梦笔山。6月27日,红一方面军翻越梦笔山,进入马尔康地区。傍晚,毛、张、周、朱等领导人率红一方面军主力抵达卓克基。
⑤2024年6月至2024年11月,书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