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有好医生,也要有好病人。”这句话是日前在手机视频里听到的,感觉很新鲜,有点意思,便有了聊一聊的冲动。
看病要找好医生,这是人人都晓得的常识,没有展开聊的必要。我想重点聊聊“好病人”的问题。
我之所以感觉“好病人”的提法很新鲜,有点意思,是因为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始把防病治病的第一责任由医生回归到病人自己身上。这让我想起十多年前,我的一位老领导退休后编辑的一本关于健康方面的书一一《生命全靠你我他》。生命健康的钥匙在“你我他”手里,老领导觉悟得早。
我退休前工作单位有两位患糖尿病的同志,A同志比B同志的糖尿病早得了10多年。A同志特别听医生的话,不仅按照医嘱坚持用药,而且对糖尿病有特别的钻研,日常特别注意饮食,生活特别有规律。所以,30多年来病情一直控制得非常好,没有影响工作和生活。而B同志查出糖尿病之后,全然不听医生的话,依然胡吃海塞,结果没几年就有一只眼睛失明。此后,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也算控制住了病情的发展。
这些年,我结交了很多医生朋友,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每每提及病人不配合的问题,让他们感到苦恼的不是病人的病,而是病人既缺乏正确的认知,又不听话。有的甚至还误解医生的好意。中医朋友更是感慨良多,因为中医治病需要一个过程,有的病人既不按疗程服药,又不听医嘱忌口,疗效不明显反倒说医生的医术有问题。
由此可见,“既要有好医生,也要有好病人”的提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病人?我目前的认知有以下3条:
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意识。一是要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得的,医生在问诊的时候能够说得比较清楚,便于医生诊断;二是,略懂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医生的话能够基本听得懂;三是,懂得如何跟医生的施治同频共振。
第二,要相信医生,谨遵医嘱。据医生朋友讲,有些病人对医生的话半信半疑,导致把医嘱当耳旁风,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期。既看医生,就应该相信医生,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死马当活马治”的话,现在明白了,核心意思就是让医生放心大胆的地治。信任是医生最大的动力。相信并积极配合,跟医生良性互动,应该是医生盼望的好病人。只有这样的好病人,医生也才有信心,并能做到极端的热忱。
第三,要下决心改变不好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如果连这个基本要求做不到,仍就我行我素、随心所欲,再好的医生,再好的治疗,用再好的药,也往往无济于事。
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是治病救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病人遇到一位医术医德上乘的医生是病人之福;医生遇到一位知情达理、配合治疗的好病人,是医生之幸。只有这两个“好”碰到一起,方有幸福和谐可言。
做好人不易,做一个好病人更不易。越不容易的事情做到了,其实越有意义。聪明的病人,要听医生的话,要懂得感恩,要跟医生成为知心朋友。
2025年7月12日早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