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杭州:千年情缘,水墨长卷
文|刘子铭

杭州,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江南那温婉的水乡之中。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唯有那些不朽的篇章与传奇,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与杭州的缘分,恰似一幅精致的水墨画,缓缓铺展于世人眼前。
初至杭州,苏轼以通判之身,肩负起一方水土的福祉。他目睹六井颓败,市民饮水维艰,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修浚之中。瓦筒替竹管,清泉复涌,流淌的不仅是甘冽的井水,更是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那时的西湖,虽已初露疲态,苏轼却已预见她未来的芳华,为其后的治理埋下了伏笔。他的诗词,如同灵动的画笔,勾勒出西湖的晴雨变幻,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美意象,镌刻在每一个热爱杭州的人心中。

六井复明 清泉映月
杭州自古为水乡,六井(相国井、西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大井)曾是全城的生命线。然年久失修,竹管易腐,井水混浊。苏轼亲赴井畔,手执铁锹,与百姓同劳作。他以瓦筒替代竹管,引钱塘江活水入井,清泉终日潺潺。他写下《钱塘六井记》,记述“瓦筒易竹管,水脉复通,民皆欢呼”。六井重光后,市井孩童嬉戏井边,浣衣妇人笑语盈盈,西湖畔的茶楼酒肆亦因甘泉而生意兴隆。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吟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正是对西湖的深情礼赞。

作家名片
刘子铭,男,浙江省政府退休老干部。退休后,仍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衷于摄影、诗词创作,经常参加相关活动并与同好们分享心得。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