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未改:梦里的少年
文/陈野涧(陕西)
月光在工棚铁皮上
刻下我欠自己的账目
浮肿的眼袋里
沉淀着半盏冰凉的相思
那个追蒲公英的少年
仍在钢筋丛林里穿行
用兰花花的韵律
轻抚病历本上渐逝的乡愁
当火车划破黑夜
他将苞谷酿成星光
装进我摇晃的行囊
现在该把母亲的泥土
从指缝间轻轻抖落
像小时候她为我
包扎摔破的膝盖
你看老核桃树的皱纹
正悄悄收藏我们的童年
让我们重新计算离别
用最初离家的心跳
将异乡的月光
揉皱返乡的票根
当汽笛再次响起
那个少年站在月台
为我系紧松开的
磨得起毛的鞋带
蝉鸣撞碎了七月
文/陈野涧(陕西)
这正午的蝉鸣突然炸裂
声浪从每片树叶背面偷袭
滚烫的聒噪灌进耳道
把梦境染上沥青焦灼的刺鼻
行道柳树垂下焦渴的舌头
柏油路上轮胎痕渗出橡胶的苦味
躲进便利店冰柜区时
东北大板和可爱多集体颤动
直到雷声撞破天际线
雨点像银针穿刺而下
冷气将声波冻成冰晶
在大理石地面叮当作响
梧桐树荫里的卖瓜老汉
用蒲扇切割着灼热声浪
将七月切成沁凉的绿月亮
而墙根下沉默的蟋蟀
开试弹秋的炸裂变奏曲
夏雨
文/陈野涧(陕西)
天刚亮就听见瓦片在渐沥,
铅灰的云阵压向窗棂——
水珠结成游鱼跃向大地,
细线般缠绕着晒衣绳。
衬衫在铁丝上跳起慌乱的踢踏舞,
领口、裤脚沾满泥的吻痕。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围猎,
连伞骨都弯下倔强的腰。
躲进巷口小卖部屋檐下,
铁皮雨棚忽然唱起歌谣,
水帘在台阶前绽成水晶花。
转角遇见一丛倔强的芭蕉,
绿手掌将雨点轻轻接住。
水珠在叶脉上悄悄滑走,
只剩几颗透亮的珍珠,
在叶尖摇着慢悠悠的摇篮——
一阵风挟来潮湿的混凝土气味
而排水管正哼着歌,
咕噜噜咽下整个夏天的叹息。
那儿时的凉鞋 这孤独的城市
如同雨水的凉意


附《夏雨》解析:
这首《夏雨》以细腻的意象群和动态场景,构建了一场充满生命张力的夏日骤雨图景。诗人陈野涧通过三个层次递进的画面,将自然现象与人文情感交织:
雨的暴力美学
开篇以“瓦片渐沥”“云阵压窗”的听觉与视觉压迫感奠定基调,随后用“游鱼跃地”“踢踏舞”等拟喻,将雨滴的冲击力转化为具象的舞蹈动作,甚至赋予衣物“泥的吻痕”的拟人化伤痕。伞骨“倔强的腰”被压弯的意象,暗示自然力量对人工造物的绝对压制。
雨的温柔救赎
在铁皮雨棚的“歌谣”与水晶花的绽放中,暴烈雨势突然转向诗意。芭蕉叶“绿手掌”的托举与“透亮珍珠”的摇篮意象,形成刚柔并济的张力,呼应了古典诗词中“夏雨生众绿”的生机美学。叶脉滑走水珠的细节,暗含时间流逝的哲学意味。
雨的都市隐喻
“排水管咽下叹息”将自然现象异化为城市消化系统的病理象征,与“混凝土气味”共同构成现代性批判。末句“凉鞋”与“城市”的并置,通过童年记忆与成人孤独的对比,完成从自然观察到存在思考的升华。
全诗在形式上采用自由分段,长短句交错模拟雨势节奏,而“游鱼—珍珠—叹息”的意象链,则暗合雨水从坠落、凝结到消逝的生命循环。这种对日常经验的诗性提纯,延续了陈野涧作品中“用现代纹样刻写古典情怀”的创作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