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参观大寨 感悟艰苦奋斗精神
李战军
河南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在长治联谊活动结束后,一行12人驱车来到山西省昔阳县,参观了当年农业战线上的旗帜大寨村,深刻感受当年大寨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村子,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尤其在上世纪的六七十时代,这里的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被陈永贵为带头人的大寨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创造出美好新生活为基本内涵的“大寨精神”。

这里曾经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为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精神开始鼓舞和激励全国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鼓舞着一代人战天斗地,改造新山河并产生出最大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尽管大寨经验一直推广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作为中国特殊时期的产物,而今也许已经被人们忘却,但凡上个世纪那个年代有过农村经历的人,相信对大寨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也正因为此,才吸引着全国各地不同的游客,前来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而今,大家漫步在大寨村,但见村部附近的小广场上,统一规划的一排排平房,全是店铺,商店、饭店、旅馆什么的都有。广场用砖石铺成,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广场左右两侧是窑洞,依山傍岭一层一排联排在一起,从建筑布局和风格乃至建筑用材上看也很独特,都是精心雕琢的石头无缝垒砌,连那弧形拱圈也都计算的精准和奇妙。

大家踏着青石路蜿蜒前行,沿途山风抚面,树景婆娑,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凝固的绿色波涛,将贫瘠的黄土坡装点成生机盎然的画卷。登上虎头山,放眼望去,山山岭岭,如诗似画,茂密的松林和漫山遍野的花草青青地绿着,沟壑的溪流潺潺,仿佛能听到山涧的水流声响。虎头山顶的亭台廊榭、水池曹渡,和山下的层层梯田形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
其实虎头山是坐南朝北的一面南坡,所谓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就是从山头延伸出八道山梁夹着的七条山沟。大家从虎头山下来,走进狼窝掌和那标志性的大寨梯田,注视着那些用石头垒起的层层梯田和拔高的庄稼,真的心潮澎湃。让人不由地感叹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先进机械,全靠人力肩挑手扛,与天地奋斗,创造出一片片“海绵田”的奇迹。
据说狼窝掌是坡中最大的一条沟,沟深坡陡,传说有狼窝多处。当年的老陈就在这虎头山上,带领 大家头顶星星上山,身披月光回家,抡锤放炮,担水运土,使这里的荒山开始披上淡淡的绿装。而今,不少的山地已经退耕还林了,但这狼窝掌的梯田还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在述说着当年的壮举。

尽管环境变了,改革开放给大寨人引进了商品经济观念,他们不再开山造梯田了,农业生产之外,还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着重发展包括旅游在内的多种经营,处处洋溢着市场经济的气息。如今新修的生态大棚里,村民运用现代农业技术种植有机蔬菜;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听着老一辈讲述修梯田的故事。从战天斗地的创业年代,到科技兴农的新时代,大寨人始终保持着勤劳坚韧的品格,用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走进大寨展览馆,在那泛黄的照片里,在那陈列的老式农具里,仍旧可以让人想象到当时的大寨人,用碎石头垒坝,以土筐搬运泥土,硬是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英勇壮举。耳畔仿佛响起当年他们“三战狼窝掌”震天的劳动号子,想到村民们在寒冬冰天雪地里挥汗如雨,他们凿开冻土,用麻绳系着石块打地基;烈日炎炎的盛夏,头顶草帽在陡坡上修渠引水的场景。

正如灰色的墙砖和窑洞式的拱门,压的走了型的木门吱呀叫响,但掩饰不住那段历史的厚重,留下的是岁月风化的沧桑。那种永不言弃、反复探索的韧劲,正是自力更生精神的生动写照。那些布满裂痕的扁担、磨得发亮的铁锹,都是他们与命运抗争的见证。
参观结束后,大家聚集在一起纷纷发言和讨论,认为大寨作为一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战胜自然灾害的生产典型,曾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大寨精神,不仅仅是大寨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作的智慧结晶,还诉说着大寨人民在灾害困难面前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撑起一片天地,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毫无疑问,大寨的历史已经过去,大寨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尽管在那个年代似乎占尽了风头,但它却毫不吹牛地向人们展示它在那个时期的独特魅力。当然,今天的人对当年大寨人的苦干可以有不同评价,但毕竟不能脱离当年的历史、时代特点及国内外环境来论事。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洗礼,这些经历必然会在他心上打下永恒的烙印。
而今,农业学大寨已经成为历史,农业战线上的这面旗帜也不再飘扬。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管时间怎样地改变,大寨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乡情村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和个人政绩工程。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像当年我们的铁道兵精神,他们不仅滋养着大寨人,更激励着无数人在各自的领域中,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可见,“大寨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对于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也尤为重要,还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因为时代需要大寨精神!

编辑: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