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云层轻掩,伏月清辉若隐若现,恰似纳兰词中"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的幽微怅惘,裹挟着"心字已成灰"的绵长叹息。恍惚间,于海洋先生独坐书房的身影浮现眼前——案头清茶腾起薄雾,茶香混着夏木清芬,犹如您始终不渝的初心在夜色中沉静生长。
您笔下的文字,沉淀着岁月的厚重。既有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执着,亦含顾炎武遍历山河的坚毅。那些对治学甘苦的慨叹、对尘世的深忧,宛如自时光琴键流淌的古调,萦绕着古今文人的赤诚之心,愈显深沉动人。
您引“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道破治学真谛。北宋大儒程颢、程颐兄弟,在洛阳嵩阳书院讲学,冬日积雪盈尺,仍与弟子论道不辍,终成“程朱理学”根基;明代徐霞客跋涉三十载,风餐露宿、攀险涉危,才写下《徐霞客游记》这部“世间真文字”。这份对学问的赤诚,跨越时空与诸多先贤共鸣——鲁迅“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治学态度,与您追求文字笃实的心意相通;清代女词人贺双卿虽困于柴米、饱受艰辛,仍以“细语无人听,虫吟夜有声”的细腻笔触,在苦难中淬炼出字字珠玑。真正的佳作,总诞生于执着与坚守,就像江南匠人雕琢核舟,需以毫厘之功,才能刻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
您在困苦中坚守,在猜忌里独行,这份心境,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守窟人。常书鸿先生放弃巴黎优渥生活,扎根大漠,与风沙抗争数十载,只为守护千年壁画。他曾说:“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虔诚地崇拜着这座艺术的圣殿。”您对尘世的忧心、对他人的付出,如春风化雨,虽无声无息,却滋养万物。就像西湖断桥的残雪,虽不张扬,却自有一份高洁与坚韧。
您感叹现实冷酷,童话难觅,可这世上,总有温暖与光明不期而遇。就像您笔下那缕驱散沉闷的阳光,虽转瞬即逝,却足以照亮心间的角落。南北朝诗人鲍照曾感慨“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但他依然高歌“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您心怀慈悲,愿为他人无悔付出,这份善意,本就是普天之下善良人通用的语言。
月色穿透云层的瞬间,犹如真理穿透蒙昧的永恒隐喻。真正的光芒总在暗夜淬炼中迸发,伟大的创造必诞生于长久的蛰伏与坚守。治学如竹,扎根愈深,方有破土凌云之势;为人若月,历经遮蔽,终能朗照人间。案头茶雾早已消散,夏木的芬芳却化作精神的常青,在时光中永恒生长。尘世的冰霜虽能暂时遮掩星光,却永远无法阻挡善意与真知的纯粹脉动——这是文明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火种,是一代代坚守者留给世界最温柔而坚定的答案。
于海洋,为原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曾担任浑河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曾担任辽宁嘉星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辽阳顺锋钢铁公司董事长,在企业经营领域成绩斐然。凭借卓越的商业智慧与果敢魄力,多次主导濒临破产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盘活,助力化解行业风险,为沈阳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在辽阳顺锋铁矿陷入经营困境时,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筹措资金、承担债务,以全身心的投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爱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此外,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亦有建树,多篇散文、诗歌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展现出多元的才华与人文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