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武威传》

陈玉福《武威传》为一个古老的城市立传,在沧桑中见出命运、性格、精神,见出她的自我意识和梦想,这可能还难于为一个人立传。陈玉福此前已有《张掖传》,现在又有《武威传》,交相辉映,构成了莽苍苍西部大地上两种城市的、人的、精神的独特形象。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
千百年来,武威的称谓都象征着大汉军民守土卫疆“虽远必诛”的决心,和勇于主动探索交流、广迎四方宾朋的胸襟气度;更是盛唐包容开放、胡汉相亲的见证与荣耀。奔马回眸,瞬间成为永恒……城市让人趋之若鹜的不外乎经济发达、生活从容,文有根脉、武安天下,而凉州(武威)做到了。

——连辑,中共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
武威自古出神话出诗文出英才,西部要塞、家国要地、世界要道的多重功能,让本地人特别是文化人见多识广文武兼备。武威生长的作家群是中国文学的壮景之一,陈玉福便是策马其中的骁将——凉州文化的魂魄气韵贯注于古道热肠,一部部奇书出自胸臆挥洒豪情,直至这部《武威传》,正史的召唤,令他的家乡之爱,在端肃沉雄的基底上,精微释放着活力与妙趣,史识得来顺天地状貌,新见记述显时代精神。

——施战军,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
作家陈玉福继《张掖传》之后历时数年,再次为西部名城武威写史立传。作为武威人,陈玉福对这座城市怀有羊羔跪乳般的孺慕之情,他尽述武威之尚武崇文,包容开放,文脉久远,英雄辈出,将该城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辉煌行诸笔端,揭示了武威何以走向历史前台,成为丝绸之路上控扼咽喉要塞重镇,铸就属于河西走廊故事里的沧桑风流,作家对武威的民俗俚语无不信手拈来,对历史典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家乡,带读者领略一个古老而年轻、厚重又有趣的西部名城。

——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
武威古城的生命依附在历史长河中,记录在文物古迹中,书写在凉州诗词中,传承在非遗说唱中……唐砖汉瓦铺就的华章盛世,金戈烽烟铸就的民族魂魄,黄沙热血酿造的葡萄美酒,河西大漠埋没的冷月边关,尽在这部城市传记中。

——何效祖,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武威曾为五凉古都,乃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得名,它处于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诞生地。这样的历史名城太需要一位重量级作家来作传,非陈玉福莫属。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如数家珍,非常熟悉。由此,《武威传》被书写得圆满丰厚、生动趣味,使读者尽享“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之心境。书与书的价值是不同的,这是一部会流传下去的著作。

——胡平,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原主任,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原副主任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兰州头条》《河西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