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这个盛夏,刘发伟老师(滇中一先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段温暖而深刻的教育旅程。从偶然踏入“三湖教育论坛”,到被孟国泰教授的教育理念触动,再到反思自身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瞬间,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温度的真正模样——那便是孩子们眼中的光、心中的勇气以及成长中的每一次自我觉醒。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深刻领悟,更是对教师职业的深情告白。它提醒着我们,教育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点燃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火种,让他们在自爱与自暖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清早,我站在录播教室里,等待着领取试卷。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王老师的消息:“你好,可曾入三湖教育论坛?”我还没来得及回复“还没”,入群提醒已然弹出——正是孟国泰教授主持的“三湖教育论坛”社群。这个我曾在无数文章里看到名字的地方,如今我竟真真切切地置身其中了。
上午八点二十,我拿着试卷走进教室,耳畔仿佛还回响着群里的消息提示音。考试结束铃声一响,送完试卷后,我便急匆匆赶回办公室,手指急切地划动屏幕,生怕错过什么精彩内容。恰好翻到他们在讨论“从个体出发,做好四度教育”中的“有温度的教育”。孟教授那句话瞬间戳中了我:“教育的温度源于学生的自爱自育。”这不正是他坚持了几十年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核心吗?我立刻想起班上那个总低着头的男孩,上周他鼓足勇气在写话本上歪歪扭扭写下的那句:“老师,我想试试当组长。”——这不就是一个孩子从心底迸发出的那股劲儿吗?
心头一热,我忍不住在群里敲下几行字:“当了多年班主任,太懂了!再温暖的叮嘱,也抵不过学生自我觉醒的瞬间。我常做的,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用周记倾听他们的困惑,借班会分享成长故事,让每个孩子看见自身的价值。当学生学会自爱自育,班级就成了充满生命力的磁场,这才是教育温度的本真模样!”
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心中的那点光,无需昭告天下。周记本里冒出的那句“想试试”,是觉醒;一道题卡壳半天后突然一拍脑门“懂了”,是觉醒;大扫除时看到同学搬拖把桶吃力,不声不响搭把手,那也是觉醒。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才是我当班主任这些年最珍视的宝藏。它们让我确信,教育确有温度,这温度便是孩子们心中自己点亮的那盏灯。
下班后,我背着学生的学籍手册赶往俊园校区开车。刚出地库,准备打开手机连蓝牙,屏幕亮起的瞬间,看到了孟教授发来的消息:“余音袅袅,与君共享。”后面紧跟着一篇新鲜出炉的文章——《觉醒的瞬间,是教育温度升腾的奇观》。来不及细看,匆匆回复后,我继续驱车往家赶。
车刚停稳,车窗外便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一岁八个月的小家伙正和奶奶在散步,见到我的车便兴奋地朝我跑过来,口水巾歪在一边。“爸爸抱!”他伸着小手扑过来。我一手拎包,一手托起这个“甜蜜负担”回家。刚把饭菜摆上桌,小家伙又扯着我裤腿往门口拽:“出去玩!车车!”追着喂完饭,陪他在小区里疯跑了两圈,直到天色擦黑才将他哄进澡盆。
十点半,终于把小家伙哄睡,轻轻抽出被他攥紧的手指,点开孟教授那篇文章。月光透过纱帘落在屏幕上,我不禁愣住了——那些我在群里随口提及的“学生眼里突然亮起的光”“班会课上的掌声”,都被他细细地织进了文章脉络里。原来当我讲述孩子们那些细微小事时,孟教授正专注地聆听着;原来我说“班里突然响起的掌声”时,他联想到的也是“三标课堂”中那些由学生自主设定目标、奋力拼搏后迸发的小火花。
窗外的蝉声不知何时已歇,怀中的小家伙咂了咂嘴。我蓦然领悟,这个夏天最好的礼物,远不止一篇文章。它是孟教授那句“从个体出发”真正照进我班级的光:上学期还拽着爸妈衣角不肯进校门的小女孩,这学期竟怯生生地来问我“能当组长吗?”;那个基础薄弱、总缩在角落的男孩,也鼓起勇气自荐担任劳动委员。书法课上,天歆写完一张又一张,直呼“不过瘾”,其他孩子也渐入佳境,字迹愈发工整,那股专注劲儿令人动容。这群一年级的娃娃们,见我忙着考勤、打电话,竟自发组织早读,小班委主动带领大家听写,只为让我省点心。课间我批改作业疲惫时,他们会拿着自创的画作与我分享,讲个笑话逗我开心,甚至吹奏一曲葫芦丝。这不正是孩子们自我“觉醒”,开始懂得为自己、为他人着想的模样吗?
它亦是“四度教育”中那份可触可感的温度:孩子们在舞蹈、绘画、书法、合唱等社团中发现了自我,从“要我学”蜕变为“我要学”。更令我欣慰的是“每日心语”,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现在可喜欢写话了,就像每天跟好朋友聊天一样。”记录在校本上的点滴小事、生活见闻,成了我们之间最温暖的交流。犹记上一届好些孩子,甚至在读书笔记里特意留出一方天地,只为等待与我“对话”。这种不畏写、乐于写、甚至期待写的热忱,不正是学习应有的姿态吗?
这些光芒,落在教案本上,是明日将与孩子们共同探索的新课;落在熟睡的孩子脸庞,是此刻均匀的呼吸;落在我们这群教师日复一日的奔忙里,便是孟教授所描绘的——这片教育原野上,永远升腾不息的生命温度。这份温度,不在响亮的口号里,而在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手中使出的力、心中萌生的那份“我能行”里。
作者:刘发伟(昆明市红云小学)
青力点评:
刘发伟老师的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生动展现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作者从偶然加入“三湖教育论坛”开始,通过与孟国泰教授的交流,引发了对“有温度的教育”的深刻思考。文章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从学生主动争取机会、自我突破的瞬间,到班级中细微的温暖互动,生动诠释了教育温度的本质——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让他们学会自爱自育。文字中既有对教育理念的理性思索,又有对学生点滴成长的细腻描写,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不仅记录了教育日常中的微光,更通过孟国泰教授的反馈与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教育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精神传承。这是一篇充满教育智慧与温情的作品,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细细品读与思考。
好评如潮,发伟回应
奋 斗: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呢!
刘发伟:哈哈,谢谢喜欢!偶然的入群契机,像颗小石子投进心湖,刚好泛起了关于教育的涟漪!没想到这开头能抓住你的注意力呢。
孟国泰:三湖教育论坛第31期论坛虽已圆满收官,可那股探讨与思索的热度不仅未减,反而如盛夏骄阳般持续升温。滇中一先生(刘发伟)的佳作《盛夏的礼物》惊艳亮相,恰似一阵清风,携着教育智慧与温情,再度掀起讨论热潮。它如一颗璀璨星辰,为这场教育盛会增添别样光彩,引领众人继续探寻教育谛真。
刘发伟:承蒙孟教授您如此厚爱,晚辈实感惶恐。能在三湖教育论坛这场思想盛宴中略尽绵薄之力,已是莫大荣幸,您的肯定更是让我受宠若惊。文章中不过是记录了教育日常里的些许微光,是孩子们的觉醒瞬间赋予了它温度,是论坛的智慧滋养让它有了分量。您数十年深耕“从个体出发”的教育理念,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晚辈唯有以您为范,在教育路上继续躬身实践,方能不负这份鼓励。感恩遇见,敬谢引领!
常青:“老师,我想试试当组长”让每个孩子看见自身的价值,这是教育温度的力量!十分感谢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会“四度”教育思考的内涵。
刘发伟:是的,这句话太动人了!孩子鼓起勇气的瞬间,正是教育温度在发芽。让每个生命都确认“我能行”,便是教育最暖的光。
啸傲长空:读完美文,深切感受到教育的温度与力量。作者偶然入群,因孟国泰教授的观点,回想起与学生相处的点滴,那些学生主动争取机会、自我突破的瞬间,闪耀着珍贵的光芒。而孟教授将作者分享融入文章,更是一次温暖的共鸣。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火种,让他们学会自爱自育。从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享受学习,到与老师积极互动,无不展现出教育激发的生命力。这份盛夏的礼物,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提醒着教育工作者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成长,守护教育原野上永恒的生命温度。点赞精彩!
刘发伟:感谢您如此深刻的解读!您不仅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故事,更看透了教育的本质。每一次与学生的相遇、与孟教授的交流,都是教育路上的宝贵财富。您的鼓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未来定当继续怀揣热忱,守护这份教育的温度,让更多生命绽放光彩!
青春如草:文章如夏日清泉,将教育奇遇与生活日常交融。从入群感悟到学生点滴成长,细腻展现“有温度的教育”真谛,既有师者的智慧思索,也饱含对教育理想的热忱,读来暖人心扉又充满力量。
刘发伟:张老师您的品读如细流润心!教育本就是奇遇与日常的交织,学生的每一点成长,都是温度的见证。这份热忱,会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愈发炽热。
善 德:教育微光,点亮盛夏。入群逢缘,论道启思。学生觉醒,师者共情,细微处见教育温度;家校日常,育林心笺,字行间藏育人忱热。孟师引航,同仁共赴,以爱为舟渡成长,以责为帆追光亮,此乃教育人盛夏最珍贵的礼物,愿这份热忱长燃,让更多灵魂觉醒、绽放。
刘发伟:感谢吕老师您的共鸣!教育的美好,恰在这些细碎的光亮里——学生眼里的光、手中的力、心中的“我能行”。与孟师同行,和同仁共研,这份热忱定会照亮更多成长路。
燃烧的雪片:从四度教育来,到四度教育去。生活、课堂皆“灵光”再现,众优师引领,滇中先生更奇才。“精神”基因传递,生活即教育,永远升腾着生命的温度。爱上层楼,广袤的教育原野,做有温度的教师,成为光,传递光!
刘发伟:您的解读直抵教育初心!能在生活与课堂的微光里,与“四度教育”相遇,是何其幸运。愿我们都做传递光的人,让教育原野永远温热,感谢这份深刻共鸣!
九月菊:教育就是温度,离开了爱和温度哪还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是发现,是静待花开,教育是不失望,教育是永远充满希望,教育是不放弃,教育是感动……点赞老师来自一线有温度的好文!
刘发伟:字字共鸣!能得到您如此深刻的理解,倍感荣幸。教育路上,正是因这些对“温度”的共同坚守,才让平凡日常有了意义。愿我们继续怀揣这份热忱,守护每个孩子的成长星光!
呢喃碎语:已经好几十年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突然发现刘老师文中有很多教育名词已不再熟悉,如“三标课堂”“四度教育”等,以前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提,法不得不感叹教育研究的日新月异!刘老师的文章既涉及学生事例的感性细腻,又涉及教育研究的理性思索!既有理性的精巧构思、缜密逻辑,又有感性的生动剖析、鞭辟入里!真是一篇好文佳作!看得出刘老师是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另外,座位上那个口水巾歪在一边的“甜蜜负担”十分可爱,很想看看关于他的文章,做一个有温度的父亲也十分重要!向刘老师学习!
刘发伟:您的细致品读让我暖心不已!教育理念虽新,内核始终是对人的珍视。那个“甜蜜负担”的趣事,往后定会慢慢写。能得到前辈认可,是莫大鼓励,我会继续在教育路上深耕!
西岭放歌:做一名真正有所成就的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轻车熟路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人格和教学魅力,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像一枝火柴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灯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热爱学习,明确奋斗方向与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成为受学生和家长尊重,被社会认同的真正的教育家!
刘发伟:您说得太透彻了!教育的真谛正在于用真诚唤醒真诚,用热忱点燃热忱。孩子们眼中亮起的光、主动向前的每一步,都是对这份教育初心最好的回应。与您共勉,在这条路上继续深耕!
潇潇暮雨:感谢老师的《盛夏的礼物》,这真是盛夏的礼物,您在教研中成长,我们在读文中成长!这个盛夏变得如此美丽……
刘发伟:谢谢您的暖心留言!孩子们眼中的光、自我觉醒的瞬间,都是教育里最动人的风景。能和大家一起在文字里感受教育的温度,见证彼此成长,这个夏天确实格外有意义。感谢相遇与共鸣!
XHR:女儿是高中班主任,太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意义和责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尊重和爱护他们,他日必成栋梁之才!老师呕心沥血可敬可佩!
刘发伟:您谬赞,愧不敢当!您的理解太戳心了!高中班主任的日子,是把无数个“独一无二”放进心里焐热。您女儿用爱托举的颗每星,终会成照亮世界的光。这份坚守,敬可敬的教育人!
星尘:当了多年班主任,太懂了!再温暖的叮嘱,也抵不过学生自我觉醒的瞬间。我常做的,就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用周记倾听他们的困惑,借班会分享成长故事,让每个孩子看见自身的价值。当学生学会自爱自育,班级就成了充满生命力的磁场,这才是教育温度的本真模样!这段文字凝练地道出班主任工作真谛,以“点燃火种”形象比喻育人理念,借周记、班会等具体方式展现教育智慧,点明学生自我觉醒与班级生命力的关联,精准诠释教育温度内核,真挚且富有感染力。向刘先生学习!
刘发伟:您的读懂比任何赞美都珍贵!班主任的日常,不过是蹲下来倾听、静下心等待,看着那些微小的觉醒慢慢燎原。这份教育的温度,因为您的共鸣而更加有了意义!
蜀州春晓:教育的快乐,就在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每天都有进步。学生进步,老师也有成熟感!佳作已阅读欣赏!
刘发伟:您说得太对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老师最甜的收获。这份双向成长的快乐,支撑着我们在教育路上步履不停。感谢您的共鸣与鼓励,一起感受这份温暖!
莫愁湖畔:老师优秀,好丈夫,好爸爸,更是好老师,这么喜欢学习,一定会大有成就!
刘发伟:实在不敢当!您的夸赞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无论是家庭还是教育,我都还在不断学习摸索。能得到您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未来会继续努力,不负这份鼓励!
老虎wds:觉醒!棒棒哒!
刘发伟:感谢鼓励,隔屏敬茶!
若 愚:好文,值得一读,受益匪浅!
刘发伟:承蒙认可,倍感荣幸!能给您带来些许收获,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今后会继续沉淀,分享更多真实感悟,也感谢您一路鼓励!
晓剑鄂博:教育这片原野上,永远升腾不息的生命温度。这份温度,不在响亮的口号里,而在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手中使出的力、心中萌生的那份“我能行”里。欣赏这样的老师,有温度的教育就是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种。
刘发伟:感谢您的共鸣!教育的温度,本就藏在孩子们每一个微小的觉醒里。能和您一起看见这些光、守护这些力,是身为教育者最珍贵的幸运。愿我们继续做播火人,让更多“我能行”在原野上生长!
整合:青力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