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往大海
文/孙颉
从小生活在西北内陆,黄河从门前缓缓流过,我总是稚嫩的问妈妈,黄河流向何处?妈妈说:“黄河九曲十八弯最终流向大海”。大海是什么样子呢?我不停地问妈妈,妈妈说:“大海是蔚蓝色的、是宽广的、是一望无际的、是碧波荡漾的 …… ”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大海”神秘的影子。
上中学的时候,收到一份来自远方的礼物----海石花,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洁白,全身白色如手指一般向上张开,充满了勃勃生机,张扬着无限的活力。妈妈说那是珊瑚,是海洋中的一种奇特生物。
啊!对于我这个见惯了大山的孩子来说大海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那么的新奇。大海深处有什么呢?为什么大海里有这样的神奇的生物?它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在大海里它是怎样生长的?不可思议,太奇妙了!儿时的我心中迫切的想知道-----慢慢地、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大海的认知逐渐增加,但它始终在书本中,在电影中,在大家的谈论中-----
上大学的时候,趁着假期我去看望了我年迈的姥姥,也是我唯一一次见到我的姥姥,一位慈祥的老人,完成了父母的心愿,了却了我多年来的遗憾。第一次见到了母亲老家里很多的亲戚,我在姥姥27位孙子辈中排行24,是最后一个见到姥姥的孙辈。姥姥总是穿着件月白色的对襟衣服,拄着拐棍,裹着小脚,絮絮叨叨的说着过去久远的故事。姥姥家在天津宝坻----离我梦寐以求的大海很近了,于是我提出了去看大海的想法,在姨姨家姐姐的陪伴下我们去了塘沽的天津新港,舅舅家的姐姐在那里工作。终于,终于,我看到了心驰神往的“大海”,表姐带我们坐上轮船去看海,带我们去赶海-----那几日我快疯了,面对大海,我大声的吼,大声的叫,大海我来了!大海我来了!沉浸于四周都是海的世界里,像是和思念许久的友人聚会,肆意地释放…… 我随着海浪而奔跑、跳跃、欢呼,直到海水逐渐散去、消退。那个追赶海浪,随着潮水飞奔高呼的我----激动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表姐妹的脑海中。随后我捡到了很多的贝壳、五颜六色,神态各异的。我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欢喜,一定要带回家给弟妹们看看,给小伙伴们看看这神奇的东西----结果从天津海边到西北内陆甘肃经过了2天多的绿皮火车颠簸到家后,打开行李箱,大包小包臭气熏天-----至今被家人传成笑谈。第一次与海的近距离接触我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了去深圳出差,终于又一次看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大海,心情依旧是那么的不平静,大海对我来说依然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奇妙。和好友漫步在海边,躺在海滩上,闻着海风,我们说呀、乐呀;踏着海浪,我们跳呀,笑呀,甚至我还品尝了带着咸味的海水,涩涩的,苦苦的。在蛇口美丽的海滩边,我们光着脚丫任浪花冲刷,从这里、那里拍了很多美妙的照片,记录着我们神采飞扬的青春,意气风发的朝气,记下我们与海水相融、相惜的时光。 但!!在用胶卷相机拍摄的那个年代,由于我的失误,致使胶卷未能够挂上档,当照相馆洗出来的胶卷一片空白时,我的脑子混乱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整个胶片上什么都没有!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那是第二次实实在在的和大海亲密的接触。
第三次探寻海的奥秘,是新婚旅游拜访在威海工作的儿时好友,好友带我去海边吃烧烤。我们面向大海向远处眺望,静静地凝听它的呼吸,聆听浪花亲吻着沙滩的声音,出神地欣赏着她的美丽;我们坐在海滩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品尝着各式各样的海鲜,悠闲、自在、惬意,随着烧烤的缭绕烟雾,眼前的大海忽近忽远,缥缈而朦胧。随后我们去刘公岛探寻甲午战争古战场,找寻祖先出海的轨迹,到成山头“走天涯”,赏“天尽头”风光,在明媚的阳光下泛舟大海,在海岛中、在沙滩上漫步、尽情的呼吸清新空气,在蓝天白云下舞动我们的朝气、仰望繁星闪烁的天空、数着天上的星星,找寻北斗七星的指向----大海浩瀚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在我心中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心醉神迷久久不愿离去。
在日本留学生涯结束之际,我特意在归国的旅程中选择了乘船回国,渴望尽兴地与大海做沉浸式交流。从日本下关乘船出发到达我国山东青岛,带着满满的期待出发,准备尽情地与大海交流、融入海天一色中。但!我们乘坐的轮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海在呼啸,风在怒吼,海浪狂暴似恶魔,轮船在乌云密布中漂泊动荡起来,我们被海浪冲击着,拍打着,船忽而高忽而低,晕船、呕吐---- 使得我难受至极狼狈不堪,不知道东西南北,打碎了我对大海的幻想。我终于明白了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一面,也有狂风骤雨的一面,他奔涌着,翻腾着,像一头狂躁暴怒的雄狮,令人心惊胆寒、心有余悸。 而当一切都风平浪静时,它又是那么的温柔,海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现今虽然生活在武汉,住在湖边,每日沿湖散步,但还是期待着去看海,去赶海,去……
大海在我的心中,永远是谜一样的存在,神秘而又美丽。希望再次去探索我心中那带着神秘面纱的大海,倾听她的浪涛声。
似然,本名孙颉,祖籍河南南阳,博士,湖北省九三教育委员会委员,工作于湖北省武汉某大学。喜欢历史、读书、旅游,写作。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涂国模
本期执编:周克勤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