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世间最深厚、最沉默的情感。读罢于海洋先生笔下《父亲》,那些文字里涌动的深沉爱意,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父亲——那个同样用一生书写爱的男人。
于海洋先生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秉持着“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孙念书”的家训,构建起家族的书香门庭。生活中,他省吃俭用,步行20里上班,不吃午餐,只为满足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他以独特的方式,如悄悄给饥饿的儿子买饼干,教导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品格。临终前“找儿子”的三个字,更是将那份对儿子的牵挂与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泪目。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粗糙的手掌布满老茧,额头刻着岁月犁出的沟壑。父亲的文化不高,却深谙孝道的真谛。每至特定时节,他总会郑重地带着年幼的我前往祖坟祭拜,父亲用质朴的言语,向我诉说着祖辈们的故事,教导我莫忘祖宗恩泽。那些话语,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对家族传承的敬畏与重视。正如《孝经》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亲用最朴素的方式,让我懂得了何为孝道,何为根本。
父亲常说,做人要大度宽厚。生活中,他以实际行动为我诠释着这一道理。他教会我学会分享,多为他人着想,正如《论语》中所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他总说,人活一世,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生命,塑造着我的成长。
如今,每当听到“父亲”这两个字,内心总会泛起复杂的滋味。那里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有对往昔岁月的眷恋,更有对父亲给予我谆谆教诲和无尽关爱的感恩与铭记 。至今,我仍觉得父亲从未离开——回到老家,仍会下意识把好食物摆在他曾坐的位置;每一次善意举动,每一处家风传承,都是父亲生命的延续,生生不息。
于海洋,为原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获硕士学位。曾担任浑河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职,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他曾担任辽宁嘉星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辽阳顺锋钢铁公司董事长,在企业经营领域成绩斐然。凭借卓越的商业智慧与果敢魄力,多次主导濒临破产的房地产企业重组盘活,助力化解行业风险,为沈阳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排忧解难。在辽阳顺锋铁矿陷入经营困境时,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筹措资金、承担债务,以全身心的投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爱国为民的责任担当。此外,他在文学创作领域亦有建树,多篇散文、诗歌作品曾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网、凤凰网等国内权威媒体,展现出多元的才华与人文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