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牵绕乡愁的弯弯小路
作者/李永水 诵读/李岩
一头连着家门/一头连着田园/这条弯弯的小路/多像动听的琴弦/弹奏着老牛车吱吱呦呦的古韵/弹奏着拖拉机轰轰烈烈的今天/弹奏着惬意的田园晨曲/弹奏着舒心的村歌唱晚/还有推车运肥的中秋夜哟/月儿圆,汗珠儿圆,歌嗓儿圆∥一头连着家门/一头连着田园/这条弯弯的小路/多像五彩的虹线/编织着父辈们沉甸甸的希望/编织着年轻人喜滋滋的爱恋/编织着春秋的碧绿金黄/编织着冬夏的圣洁烂漫/还有田间小憩的农家乐哟/玉米儿甜,野瓜儿甜,笑声儿甜。
40年前的两个小故事引燃了一束熠熠闪烁的灵感火花,创作了这首《弯弯的小路》;今天辽宁籍作曲家邵会申老师谱曲并制作伴奏,由邹平著名青年歌手赵萌萌老师倾情演唱。音籁天成,绕梁三日,抒发着那段剪不断、理还乱浓浓的乡愁……
第一个小故事:那是1983年秋的一个星期天,我家收获金灿灿玉米。父母二老带着三岁的女儿燕在家门口剝玉米。我和妻子则用地排车从近两华里地以外的东北坡责任田往家拉玉米。六岁的儿子小刚非要跟着我们,我说:“刚,跟着行,一是你得帮我们往车上装玉米,二是我们来回拉着你,你得给我们唱歌”“行!”小刚回答干脆利落。至今儿子那近乎直白的歌声还回荡在我和老伴的心田: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我们装车装到地邻还没收割的玉米时,眼尖的妻子突然发现地里有一株长长的野瓜蔓子,上面结着两个拳头大小圆圆的瓜儿。小刚一看,高兴得不得了,抓过一个就要啃。妻子说:洗洗再吃。于是妻子用喝水杯子的水洗了一个大点的递给小刚,把另一个包起来放到苇笠里,说是带回家给燕。多么惬意,多么甜美啊!
第二个小故事:收获结束就是耕地播种了。这天正是农历八月十四,明天中秋节放假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妻子说,拖拉机后天来耕地,明天咱俩把屋后的土杂肥运到地里。我说:“行!”可这时地邻来告知,拖拉机明天就来耕地,我和妻子一商议:打夜工运土杂肥。因地排车坏了还没来得及修,我只好从邻居借来一辆手推车,我们一人一辆摽上车篓,一趟一趟往地里运。要知道,从家门口到责任田的小路,不但要拐三个九十度弯,还要跨过一条五十多米宽的大沟,来回要爬三十来度五、六米的陡坡。但不管多苦多累,我们一路有说有笑,也没觉得什么。到了12点多,我们都觉得饿了,就回家拿了几个月饼,吃得是那么香,那么甜!吃过后,我们喝足了水,接着第二轮夜战。就这样一趟一趟,一车一车,不知不觉东方放亮,一大堆土杂肥终于运完。数了数,我们推了整整50车,每人25车,一种胜利完工的喜悦油然而生。然而,我们刚要休息一会,早起的地邻跑来说耕地的拖拉机快来了。我们也顾不上休息了,开始撒肥。先后来的地邻们也前来帮忙,不一会儿,土杂肥全部撒完。这时拖拉机也来了,听着耕地马达轰隆隆的声响,看着新翻的黑油油土地,我与妻子会心地笑了。
两个小故事平平常常,却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与妻子聊天时常常提起那个每人推了25车肥的中秋之夜。直到几年后的又一个中秋时节,妻子收割玉米带回来三根甜甜的玉米秸,我们俗话叫“甜棒”。剝了皮,儿子、女儿每人一截,甜甜地咀嚼着,这一幕又勾起了我甜甜的回忆:那推车运肥的中秋夜,那摘野瓜儿的欣喜,还有六岁儿子那童声的歌唱……一束越烧越旺的灵感火花在心头燃烧起来:一头连着家门口,一头连着责任田,这条弯弯的小路,多像动听的琴弦……到了晚上再构思推敲,终于成就了开篇的那首歌词《弯弯的小路》。
歌词完成后,自我感觉良好。直到1997年,我产生了敲一下《词刊》大门的想法,这第一敲就是投稿《弯弯的小路》。当时是志在必得与忐忑不安并存,结果可想而知,一次次投稿,一次次失望。从1997年底《弯弯的小路》第一敲,到2003年《多彩的土地》第25敲,5年多时间用了65篇作品,终于如愿以偿。2003年第四期《词刊》刊发了我《多彩的土地》。在感言中我这样写到:“……不知这第一敲是作品标题的缘故,还是作品质量使然?注定了我敲开《词刊》大门必定要走一段坎坷漫长《弯弯的小路》”。
今年,我们伴乐坊音乐创作分享群群主李志邦老师提议举办“我为家乡唱支歌”活动,鼓励大家为家乡而创作。前几天我无意中翻出了《弯弯的小路》这首40年前的老作品,现在读来更有一种历久弥新的亲切。只是现在农村现状与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条弯弯的小路早已被水泥硬化路替代,歌词内容有点落伍了。我与老朋友刘铁城老师交流,他也有同感。于是乎,我就来了一次大的改动手术。把标题改为《家乡的小路》,其中的“拖拉机”改为了“大联合”、“推车运肥”改为了“五谷飘香”、把“野瓜儿”改为了“瓜果儿”,等等。这样一改,是与现在农村现状吻合了,但细细读来,总有一种好像一件很得体的衣服补上了几处时髦补丁一样的感觉,不伦不类。当时所要抒发的情感仿佛是被戏弄了一般。于是,决定一字不改,面目如初,情感如初。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献给妻子的一份厚礼、是我们半个世纪金婚里程一个美丽而崇高的点缀吧!一想到此,心中释然。我在发给辽宁作曲家邵会申老师《弯弯的小路》附言中阐述了这一创作理念,他赞同。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谱曲,并制作伴奏,亲自演唱小样。当我昨晚把曲谱与伴奏转发赵萌萌老师,她当即回复:我尽快学会。
是啊!这个作品从四十年前生活积累到今天的悠然唱响,真可谓弯弯小路,小路弯弯。而从那条牵绕乡愁的弯弯小路一路走来,却是越来越《大路朝阳》,有着《如今俺村故事多》《美丽的翅膀》般的诗和远方!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