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朱德友 男 1954年生于北京,绘画师周思聪、王文芳等老师。上大学后师杨景芝、董福章、戴林、邵昌娣、刘福芳、杜希贤、王心昌等老师。197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1年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2019至今聘为中国画院专职画家。门头沟开明画院院长
1992评选为北京市中小学美育先进工作者
1995 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师范学校教师三等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
2004获全国优秀教师
2005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市劳模)
2009获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称号
2009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2010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
2012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2012年-山水画《永定晨曦》北京市政府天安门管理地区管理委员会收藏,并在天安门城楼展出。
2013年8月——创作的百米山水长卷作品《永定河春意》,选入《中国名家画北京》画展,在北京世纪坛展出並被被北京文联收藏。
2014-2015年山水画获得联合国16届、17届《世界和平画展》优秀奖,在韩国首尔展出。
2014年,绘画作品在法国卢浮宫展出。并获得现场绘画演示(特殊贡献奖)。
2018-1-获得《真迹杯》中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家总决赛获一等奖。
2018山水画《家山新雨》被北京教育学院文史馆收藏
2018山水画20余件作品在北京水立方展出。
2019年,绘画被日本长野善光寺收藏。
2020年10月27日,应海淀区政府邀约,为海淀区与西大门区结好二十五周年纪念 ,创作青绿山水《晴风暖翠 》。韩国西大门区收藏
2022年7月20日,为纪念海淀区政府与日本东京都练马区结好三十周年,应海淀区邀约,创作山水画《高情远致》作为礼品。
作品及名字刊入《中国美术书法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画册及大辞典。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