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梦
唐增虎(山东)
红颜知己透芳香,夜静无眠赏月光。
雄纠思娇情似火,雷惊春梦暗神伤。

六绝.休闲
唐增虎(山东)
晨曦散步桥堤,出水芙蓉沐阳。
夏至风炎气热,游山玩景飘逸。

唐多令.天晴蝉鸣(刘过体)
唐增虎(山东)
暴雨大风牛。街沟积水流。出洞蝉、声震宵楼。
满耳听来音吵叫,己仲夏、热烦愁。
触景赋诗求。欣填词曲优。欲谱新、又怕蒙羞。
莫笑痴情知了耻,体韵味、泣清秋。

这首《唐多令·天晴蝉鸣》依刘过体填词,整体上遵循了《唐多令》词牌的格律特点,但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原调风格有所差异。以下从格律、内容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格律分析
词牌体式:作品采用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句式结构:前段第三句“出洞蝉、声震宵楼”符合上三下四的七字句法,第五句“己仲夏、热烦愁”为三字读之六字句,与正体要求一致。
平仄处理:部分字词平仄可进一步推敲,如“积水流”中“积”为仄声,与原调“寒沙带浅流”(平声)略有出入。
二、内容与意象
主题选择:以夏日蝉鸣为切入点,结合暴雨、暑热等意象,抒发烦闷之情,与刘过原词秋景感怀的深沉基调形成对比。
语言风格:采用口语化表达(如“声震宵楼”“热烦愁”),较原调的典雅稍显直白,但“泣清秋”一句巧妙呼应了刘过“终不似,少年游”的怅惘。
情感层次:下阕转向创作自省(“怕蒙羞”“莫笑痴情”),未如原词拓展至家国情怀,情感相对单一。
三、艺术表现建议
意象深化:可借鉴刘过“芦叶满汀洲”的凝练写景,增强画面感,避免“音吵叫”等直述。
结句提升:“泣清秋”虽有韵味,但与前文夏日场景稍显跳脱,或可调整时序逻辑。
衬字运用:若需增强节奏感,可参考吴文英变体加入衬字(如“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总体而言,此作较好地把握了词牌形式规范,若能在意象选择和情感深度上进一步锤炼,将更贴近《唐多令》调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