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张军(石桥),1952年生于辽宁营口。原中南海画委会编委,中国残联华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0年至1997年在中南海工作,任画委会编委,整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紫光阁及各厅室收藏的书画作品,编辑出版大型国礼级书画册《中南海珍藏画集》、《中南海珍藏书法集》。
张军专业写意花鸟,作品以创新入笔,洒脱飘逸,以大气夺人,独具匠心,凝重厚实的画风享誉画坛,艺术作品和影响力深受美术界及海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所关注收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美术理论家,孙美兰教授在《张军画集序》里曾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军的作品,色彩强烈,明快而自得端庄典雅,用笔活泼爽利而不失沉着厚实,去柔弱而得刚健,去陈言而得清新,在心迹与墨迹交融运转中契合造化,独抒胸臆。他于取材,于章法,于形线之抽象构成,于墨和色相融相让的关系中求取自然之至,有较深的探索和突破,在不失东方画魂的前提下,丰富又变通了花鸟画的生命意味和现代风神”。
而后又陆续被诸多美术学者,美术评论家所认可;“他以自己的艺术才情推动了花鸟画的辉煌,在兼备小写意的内敛柔情与大写意的阳刚奔放之间开辟了又一条广阔的艺术空间”。“是现代不可多得的天才画家和佼佼者”。
“张军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创新精神,引领了中国花鸟画的现代转型,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贡献,其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播意义,是当代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和写意花鸟画大家”。
作品和撰记编入《中南海珍藏画集》、《当代中国画名作选》、《当代中国画名家书画宝鉴》、《美术中国》、《美术之友》、《美术向导》、《中国水墨60年》、《怎样画牡丹》、《美术家张军》、《张军作品集》、《中国当代经典国画》、《21世纪*中国画坛名家艺术研究》、《中国画坛100精英作品集》、《中国美术家作品集_张军》等多种辞书、画册和专集。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