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三标课堂”进行“实数”的教学实践后,我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设置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如下的学习目标。
目标1,完成导学方案80页1,2,4(通过个体独立完成,类比有理数相关知识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点);
目标2,完成导学方案80页,81页3,6,8(个体展示,突破本节课难点,通过对子教,小组教再次抽查个体,目的达到人人过关)
目标3,完成导学方案81页5,7 (邀请个体黑板展示,涉及到5道计算题,是本节课重点)
目标4,完成导学方案81页10题(本节课的拓展问题,需要对子,小组合作,老师点拨完成)
二、达成目标
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目标清楚本节课要完成的内容,本节是以题定标,目标分层设定,让每个孩子都各有所学,使得人人有事干,通过本节学习加深概念理解;掌握实数的相关概念以及运算,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对子互助,小组帮扶,一起达成本节课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目标1,目标2和3通过对子,小组的帮扶,大部分同学也可以掌握。在这个过程暴露出对性质以及运算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但经过对子互助和小组帮扶均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反馈目标
本节课反馈方式就是对三个目标中的问题再次测评讲解,并借助六点四题中的类题演练和借题发挥对子互测。从检测结果来看,目标1和目标3掌握较好,目标2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掌握。目标4也就是本节课的拓展问题主要是动点问题的解决,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后续需要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补充相关的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中,将继续优化目标设定,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从学生实际入手。 类似本节课 实数运算教学本质上是在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的“确定性”——通过严格的符号规则与逻辑推演,在看似无序的无理数世界中建立秩序,这正是数学理性的魅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问题的能力,借助三标课堂,让每一位小老师绽放光芒!
作者:韩梅(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青力点评
实达大先生韩梅从目标设置、达成及反馈三个维度展开,目标设定细致分层,符合学情与课标;达成过程中,通过小老师、对子互助和小组帮扶,学生大多能掌握知识,虽暴露问题但均获解决;反馈环节则通过测评和类题演练发现薄弱点。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建议,体现了作者对教学的深刻思考与持续改进的决心。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