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性质的反抗之书
——《在轮下》读后感
陶玉山

阅读完有“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之称、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于1906年出版的《在轮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汉斯这个可怜的孩子孤独单薄的影子在眼前晃来晃去,始终不能定格。他是醉后失足落水而死,还是自杀溺水身亡,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由此摆脱了从小就在身边喋喋不休地劝导教育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的那些打着好人旗号的人,从肉体到精神彻底解脱了,在另一个世界得到了生前不敢想象的自由。由衷感到真正的监狱没有围墙,它建立在让人们对“正常”的定义里。
这是一本具有自传性质的反抗之书,书名取自书中的校长对主人公的警告:“千万不能懈怠,否则你会被碾在轮下的。”这句看似关心善意的提醒,却成为主人公一生的谶语。“是学校当局,是他父亲和某些教师的野蛮的虚荣心把这个羸弱的孩子弄到了这步田地的。”
阅读这本书,有一种时空错乱的穿梭感。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厌学休学故事吗?没有想到百余年前,我们的大作家黑塞就专门写了这样一本书和我们遥相呼应。真是讽刺啊。上百年来,一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车轮下的命运从来就没有改变。甚至现在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在德国一个古老又偏僻的小城上,有一个天资聪颖、身体羸弱、名叫汉斯·吉本拉特的孩子。他那庸俗市侩的父亲和小城里的牧师、拉丁学校的校长、教师,甚至街坊邻居都希望他出人头地。在他们的督促下,汉斯放弃了少年所有的游乐,过分剥夺了少年的乐趣,一门心思学习读书,当同龄孩子在林里玩耍、在小溪边钓鱼时,汉斯已经被推上了一条设定预制好的精英之路——通过州试,考上神学院,最终成为当一名学者或牧师。每天放学后,是无休止的补习:拉丁文、希腊文、宗教课、数学……常常做到夜间十一二点。“渐渐地,当汉斯再偶尔去钓个一小时鱼或是散个步,他便觉得良心不安,而他惯常的游泳时间,也被做出了自我牺牲的数学老师选作了上课时间……”“汉斯竭尽所能地打起精神,从现在起,真的把散步时间也利用起来学习了。于是,他顶着一张熬夜的脸,一双眼睛乌青,疲惫无神双眼,像是背后有人驱赶似的,无声地到处晃悠。”最后他终于不负众望地以名列第二的成绩通过了州试。按说他只需要愉快地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到时候轻轻松松地去神学院上学就可以了。可是,周围的人用老一辈的思维钳制他,认为暑假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为了进入了神学院取得好成绩,现在就应该抓紧好好预习。于是,汉斯的暑假被各种学习占去了大半时间。可是,由于他劳累过度,又得了头疼病,神经严重衰弱,入校时还是优秀生的他成绩一个劲儿地下降,不得不退学回家,当了一名机械学徒工,受到了小城几乎所有人的轻视不屑,不久因酗酒溺水而亡。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幻灭,沉重的车轮,无处逃避的人生。
在这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中,汉斯周边的人,包括他那虚荣心极强的父亲,扮演了间接杀手的角色。他们都是带着私人目的去“关心”他。在他退学后,牧师、拉丁教师在街上见到他,表面上是友好地点点头,表示打招呼,而他已经不再是他们关心的对象。一个天之骄子的人,被传统教育和观念折磨成了的精神紊乱的人,周围的人在未经其苦的情况下,便得出了“泯然众人矣”的结论,对他冷淡,甚至讥讽挖苦。无知的人,总是薄情寡义的。这种前后反差强烈的对比,充分说明了这些人的心理阴暗、卑鄙龌龊。由此引发我们思考。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完整的“大人”,他们的身体里埋藏着已经残缺不全、甚至死去的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共情,更不会理解别人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破碎的灵魂不能给孩子至情至性的关爱和帮助,也不会传递给孩子良好的教养,更不会正确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他们只会传递给孩子他们自己多年养成的规则和所谓的社会经验。一句话,孩子没有经历遭遇,却要承担他们没有实现的理想目标,这不仅是不公平的,更是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甚至可能把孩子推到反面。因为孩子不会理解你们的经历,你们的人生经验更是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由此而言,作为家长的第一课,应该认真汲取汉斯父亲的教训,必须好好审视自己的灵魂是否健全,对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付出,而不是索取。不要把一些不符合孩子特点的事情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有助于养育一个和自己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新生命,让孩子有一个有希望你的未来。
之所以说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因为作者黑塞的经历和汉斯几乎一样。他13岁时进入一家拉丁学校,后通过州试,考进一家神学校预备班。立志当作家的他第二年春天就逃离了该校。接着,他被送到一个神学家里寄居,曾企图自杀……黑塞将自己少年时代在毛尔布隆修道院的痛苦经历熔铸其中,让这本1906年出版的书,穿越时间隧道,依然刺痛着读者的心。在他众多小说作品中,《在轮下》无疑是最具切肤之痛的,这几乎是他自己的青春血泪史。
书名《在轮下》极具深意。在德语里,“滚到车轮下”这一成语,直接的含义是“被车轮碾死”,转义是“道德上的沉沦”或“失足”。在这里,用“车轮”比喻使青少年精神崩溃的重压。这重压无疑就是保守的教育制度和鄙陋的社会风气。
这篇小说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曲折过程。之所以可读性很强,非常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就在于小说的写作技巧极为高超。这首先体现在心理描写、细腻刻画上。尤其是主人公汉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州试前后的紧张与迷茫,他在对待与海尔涅友谊上的犹豫与苦恼,他在得了神经衰弱后的病态与梦幻……让我们看到一个处于发育阶段的少年身心健康如何受到摧残。读着读着,我们经常会停下来由衷佩服,赞叹不已:黑塞怎么这么会写,他是怎样把一个孩子内心的点点滴滴描绘得这么到位清楚明白,这么温柔又这么深刻。另外,这本书的又一特色就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描写。汉斯家乡的青山绿水,神学校周围的山林胡泊,都用来同神学校的阴暗压抑的环境形成对照。而且景物描写还随着故事情节的不同与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呈现出明暗转换的色调,可谓情景交融,互为补充映衬。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你自己。”书中的这句话不知打动感染了多少人,更不知有多少人由此喜欢上了读书。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大作家托马斯·曼对黑塞赞不绝口,他认为:“黑塞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有人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黑塞,因为他的小说专注于个人的心灵痛苦,并努力寻求通向自我的道路。每个在寻找自我的人,都应该好好读读黑塞。越是阅读黑塞的小说,越是觉得自己就在小说中。
黑塞说:“我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个都经历着心灵苦难、内在危机,他们在寻觅、追求和提问。”仔细说起来,“书籍只有一种价值,那就是服务于生活,并引导人们走向生活,构建生活。”我们阅读并不是要忘记日常生活,恰恰相反,阅读是为了活得更明白、更成熟,为了把握好自己的生活。阅读黑塞的小说,就像在照一面特殊的镜子——它不显示你的外表,而是映照出你的内心最真实的样子。那些写于百余年前的故事,今天读来依旧新鲜,因为它们触碰的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东西。
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这本小说即使放在“分分分,孩子的命根”的今天当下,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好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膨胀,攀比心理严重到几乎变态的地步。动辄以关心孩子为名,让孩子没有童年,没有自己的时间,成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成为“巨婴”。这些孩子长大了,除了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脆弱,其余的几乎无从谈起,有的甚至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由此引发了好多人生悲剧。
“黑塞在《在轮下》中展现的解剖刀般的洞察力,将教育体制的暴力本质永远钉在了文学耻辱柱上。这本小说是德意志精神自我批判的里程碑。”托马斯·曼的这句话就是对《在轮下》最中肯到位的评价。阅读是自我安静的觉醒。在这个浮躁的好多人都在表演成功、炫耀所得的时代,黑塞的小说就像一片安静的森林,允许我们卸下伪装,摘掉面具,找回真实的自己,活出自我。正如他所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有些人认为坚持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但有的时候,放下才是。”汉斯从“小城骄傲”到精神崩溃的“时代弃子”的悲剧,一个比“伤仲永”更悲催的故事。汉斯他只是听大人们的话,一味地学习,顺从他们的安排,却忘记了如何身心健康成长,最终一切破灭,走上了不归路。同时学校与家长家庭联合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拉丁文考试的分数,神学院的录取,成了衡量生命的唯一标准标尺。那些“为你好”为名的期待,那些用“未来”包装的压迫,都在将一个个灵魂推向深渊。黑塞用《在轮下》为镜,照见教育背后最隐秘的暴力,撕开了自以为是、其实是无知短见的大人以及学校教育体制对人天性摧残的幽暗的一面。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而这一切不可否认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颇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致使好多本来是优秀的孩子中途夭折,断送了本来应该是光明辉煌的前程。由此想起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
黑塞的文字像黑夜的光,他被誉为“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作家”。因为他的小说作品总能从深处触碰到年轻一代的灵魂,说出年轻人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心里话,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人间万事皆堪落泪。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合上书页的那一刻,伴随着汉斯的葬礼,世界仿佛安静沉寂下来,那些引人入胜的字句如潮水悄然退去,却在心底留下漩涡般的声响。历史不是简单的过去。“我无法判断别人的人生,但我自己的人生由我来判断,我必须选择和拒绝。”我愣怔地坐着,思绪早已穿透纸张,在灵魂深处掀起一层层无声的波澜……
此时此刻,黑塞这句话涌现出来,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