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一课
窗外的雪一直纷纷扬扬地下着,“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天素地洁,银装素裹。此情此景,惠特曼“啊,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的诗句跃入脑中,十几年前的那场雪一下子映入眼帘:
高三的生活真是富有规律:每天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疲惫、紧张、沉默像标签一样,贴在我们的脸上,成为我们共有的特征。青春的活力和热情被高考的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似乎同学与同学之间除了是竞争的对手外,形同陌生的路人。可那天上午最后一节体育改变了我们的一切。
当天的雪下的很大,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天爷一直在毫不吝啬的挥洒着。按照往常的惯例,下雨下雪时体育课就不上了。因此,上课铃过后,同学们都文静地坐在各自的课桌前,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功课,一个个都没有打算出去的意思,对于外面的雪,也是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当时也就比我们大四五岁的班主任王老师兼我们的体育课,他的一声颇具冲击力的呐喊打破了教室里安静:都别窝在教室里,全都给我出来,去操场上看雪景去!
于是,我们有些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笔和书,慢慢腾腾地走出教室。整队之后,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小跑着奔向操场。经过简单的集体活动之后,王老师宣布队伍解散,自由活动。面对这白皑皑的雪,王老师神秘的把我们男生召集到一边,小声的嘀咕了几句;而仅有的八九个女生则把脑袋最大限度地缩进棉衣里,手放进衣袋里,不停地跺着脚。
正当这些女生极力地想尽办法取暖保暖时,几个不大不小的雪球猛地打到了她们身上。一点没有防范的女生们一边惊叫着一边想躲过雪团。没想到,一时间,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雪团齐刷刷地向她们身上、头上射去,伴随着我们男生们一阵得意的开怀大笑。当女生们很快反应过来后,“复仇”的童心激起了她们的斗志,她们也迅速地在各自站立的地方俯下身子,就地取材抓起或大或小的雪团毫不客气地回敬我们这帮“可恶”的家伙。随着战事的不断深入,我们男女生自然而然地就分成了两个阵地,相互对峙着,互有攻守。笑声,叫喊声,伴着雪球纷飞。寒冷和沉积了许久压在心中的阴霾一下子被内心的欢呼和兴奋荡得无影无踪。
正当战事正酣时,我们几个男生相互对了一下眼色,悄悄地包抄过去,突袭了一下正在饶有兴趣观战的王老师,我们把准备好的一个个雪团塞进了他的脖领子里,然后欢叫着迅速跑开。受到我们“攻击”的老师也迅速地作出反应,一边从领子里掏雪团一边追逐着我们。同时,我们男生阵营里也发生了“内讧”,大家开始相互攻击起来,你打我身上一个雪团,我找机会塞他脖子里一把雪。女生也变得泼辣狠劲起来,采用围点打圆的战术,“俘虏”一个男生,便一齐可劲地捧起雪来往他的脖领、怀里塞,不一会把这男生整成一个雪人。
此时,我们已忘记了疲劳,也顾不得那么多的体面,生怕弄脏了或漂亮或净洁的衣服,也顾不上脸上流淌的到底是雪水还是汗水,尽情地玩啊、闹啊。
好久没有这样的开心过,好久没有这样的疯狂过。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在疯野中一晃而过。随着下课的铃声的响起,头上呼呼地冒着白气的体育老师笑着摆手制止了我们,并示意相互看看自己的形象。巡视一周,连王老师在内,大家都彼此彼此:发热的脸上不停地流着汗水,蓬松且乱的头发冒着丝丝热气,衣服一片湿一片干,鞋子里、袜子里都灌满了雪,凉凉的。此时,老师也顾不上多说,只是嘱咐我们赶紧回宿舍换衣服,以防感冒。于是,我们自觉地站成一排,有点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教室前解散。
从那以后,先前积淀下来的沉闷气氛,被小北风刮得一干二净;以往矜持的孤寂和冷漠的心灵,被雪滋润的笑逐颜开。一直到毕业,我们的日子如花蕾般绽放。现在,每看到雪,就想起高三冬天的那场雪以及我们留下的雀跃和欢呼。那雪,既像母亲曼妙的话语,亲切地唤醒了我们的纯真天性,又像母亲柔情似水的抚慰,为我们轻轻拂去心灵发霉的尘埃。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了,虽然那雪地里的一课就是那么短短的一瞬,纵然日为潮月未汐,那节体育课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