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二十一)
作者:张坚
清明祭祖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黯然伤神,追思祭奠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祭祖到坟茔。
儿时的我到清明这一天,虽跟随大人们到祖宗坟园焚香烧纸,但只是贪玩,捉蝴蝶,拔蒲公英,采野花,折柏朵,并不懂得清明祭祖的真正意义。到长大了,方晓得清明节是一个重大的祭祖节日,其意义深远流长。所以,后来一到清明节,就和大人们一样,以虔诚敬仰之心,到祖宗陵园祭祀祖先,寄托我们的追思。
我的祖先原是土洞村有名望的大户农家,祖宗的陵园设在村西南方向,距村有半里之遥,名曰“北庄河”的一块田地之中,陵园规模约有四、五分地。走进陵园,一眼就可览尽翠柏环抱着以辈份定穴位,排列有序的一座座坟丘,每座坟丘清扫得整洁干净,墓坪上小草青青,春花绚丽。陵园四周装伴着一望无际的茂盛葱绿的麦苗菜花,显得清静幽穆,这是先祖请风水先生用罗盘镜勘察选定的一处紫气萦祥,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安葬着上至一世的祖爷,下至五世的祖父。这五世祖宗,俱是一代接一代传统的忠厚淳朴的农家人,他们生前虽没有多大的奢望,但有着勤劳重教的家风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们活着的每时每刻,都把自己绑在苦难的十字架上,面向黄土背朝天,让如火的烈日灸烤着他们的皮肉,让厉风冰雪之剑剔削着他们的躯体,用沥下殷殷点点的血汗 ,饮喂着黄土地及其着生的禾苗与林木。黄土地上的每株庄稼都是他们用血汗浇灌而成的,每株树木都是他们辛勤劳作举起的旗帜。远古神话有掬土造人之说,我们的祖先也如女娲一样,他们不但用黄土延续着香火,也用黄土滋养着后辈子孙们的灵魂。
这五代祖先都遭受过封建王朝和反动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受过兵奜、匪抢、贼盗的侵袭与水、旱、蝗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家境有过时好时坏,家业有过时兴时衰,但先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以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曝霜雪、斩荆棘,战胜千难万险,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保持这个家园的渐续稳定,保持着家业波浪式的发展。祖先的奋斗精神,激励着后辈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祖先传统的家风家训,培养着后辈人们的优良品德;祖先的仙风仙气,庇佑着后辈的人丁兴旺,才俊辈出。没有祖先开山拓土,含辛茹苦的养育,就没有我们家族这棵茂盛的参天大树,就没有我们后辈的一代胜似一代的继往开来。祖先们虽和我们阴阳相隔,但优良的家风家训,我们必须传承。
祖宗们虽仙世久远,但我们的祭祀不可不诚。
2021年农历10月1日作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