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孙连昌
端午节又要到了,大街小巷开始飘溢着粽子的清香。端午节习俗吃粽子,为何要吃粽子?这还得从端午节的起源说起。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虽然有多种说法,如: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说等,但共识最多、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年轻时因才学和辞令出众而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他在任左徒期间,对内主张变法图强,竭力倡导举贤授能。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出使过齐国。但不久他遭到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馋毁,楚怀王疏远了他,并被贬谪放逐到汉北。楚国因同齐国绝交而失去外援,在与秦国交战时大败,楚怀王后悔不该放弃联齐抗秦,于是再次起用屈原。可是,楚怀王已为守旧派所包围,屈原再也不被重用。后来,楚怀王又一次为秦国所骗入秦被拘。守旧派加紧了对屈原的排挤,他再度被迫离开郢都,到沅、湘流域过了九年的流放生活。
屈原虽屡受守旧派迫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虽两次被放逐边地,但他从未想过离开自己的故土。他为楚国面临着秦国的兼并而担忧,希望楚国强盛。然而,楚国却日趋衰弱。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闻讯悲愤交加,决心与楚国同存亡,五月初五这天他怀抱石头,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凯歌。因他感天地、泣鬼神的家国情怀和英雄壮举,他投江后,沿江的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何谓家国情怀?简言之,就是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理想信仰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会有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密不可分。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可窥见“家国”二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可以这样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家国情怀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染色体,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里。
数千年来,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滋润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一直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人生追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慷慨以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毕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哪个不是将家与国融入一体,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融相依?
更具家国情怀的正是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一百多年前,一群怀抱崇高理想、为四万万同胞而奋斗的革命者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中国也由此诞生了新生的政治力量。一百多年来,无数的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仰,矢志不移,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伟人毛泽东,为革命先后有六位亲人献出了生命,钟爱的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真真灵验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还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对群众有利的事,再难也要办”的谷文昌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怎能忘记?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不让穷苦人再受奴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得解放,为了实现让劳动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怎能忘记?白色恐怖下,面对反动派发动的血腥屠杀,几十万革命群众与共产党员倒在屠刀之下的时候,但无数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怎能忘记?面对严刑拷打,百般利诱,无数共产党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震撼画面,丝毫没有动摇她的革命意志;怎能忘记?漫漫长征路上,面对饥饿、疲惫,战争频仍,血战湘江,爬雪山,过草地,但勇敢的红军战士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有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应当承认,不同的历史时期,家和国的概念是有不同的,但流淌在中华儿女中的家国情怀却是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是亘古弥新的永恒主题,它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道统中流淌了几千年,坚信它会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是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个人梦想才会变成现实,人生才更具价值和意义。
悠远的端午节,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天,我们深刻怀念屈原,就是要从屈原忧国忧民的崇高品德中汲取精神营养,培育和涵养每个人的家国情怀,为“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只有大家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历史学者,山东省和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杂文协会会员。先后入济南陆军学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武汉通信指挥学院学习,在部队服役20年,曾在团和军区机关从事宣传、组织工作。对军事、历史、地理有浓厚兴趣,在职参加山东大学研究生班(历史专业)的学习。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家级和省市媒体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编著《中国历代兴(衰)亡之鉴》和《大国兴亡极简史》两书,各30多万字。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