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春秋:生活长河中的感悟与记忆
汤润芝
编者按:
这篇文章是来自聊城市原纪检委退休副书记汤润芝、一位八旬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文字质朴平实,情感真挚动人,全面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的历程。
在岁月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轨迹犹如璀璨星辰,映照出时代的波澜壮阔。本文作者以八十年的人生阅历,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充满故事与感悟的历史长卷。
从动荡年代的艰难求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成长;从求学路上的勤奋坚毅,到三线建设的热血奉献;再到调回故乡后的恪尽职守与发挥余热,作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那些在日寇扫荡中颠沛流离的日子,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求学时面对艰苦条件仍刻苦奋进,彰显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三线建设十年,挥洒青春汗水,为国家工业发展添砖加瓦;回到故乡,在不同岗位上为党风廉政、教育后代、文化传承等贡献力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作者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饱含深情。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回忆录,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让我们看到时代浪潮下,个体如何坚守初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在时代的洪流中,唯有积极进取、不懈奋斗,才能铸就有意义的人生。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读者启示与感动,珍惜当下,勇毅前行(天琮)。
一、动荡中诞生,黎明里成长
一晃八十载,镜中稀疏华发、满脸褶皱,户口本与身份证上的记录确凿,提醒着我已然步入耄耋之年。然而,在内心深处,却常对这一事实半信半疑。或许,惧怕衰老与死亡,是多数老人的正常心理,可岁月如轮,生老病死乃不可抗拒之规律。
站在八十岁的人生节点,忆起早逝的玩伴、同学、同事与好友,心中不应是惆怅,而是庆幸。八十年,实乃岁月的慷慨馈赠。夜深人静时,往昔历程如电影般在脑海浮现,有沧桑,有峥嵘,有积淀,亦有从容。
1945 年农历 4 月 22 日,我出生于鲁西一户普通农家。彼时正值麦收前夕,家人为我取乳名“小麦儿”,这名字至今仍被村里老人提及。出生之际,日寇在绝望中疯狂反扑。因村里游击队杀死一名日寇翻译官,在我出生 40 天里,鬼子天天来村扫荡抓捕。父亲等男子外出躲避,裹着小脚的母亲,带着五岁和三岁的哥哥,怀里揣着我,前往五里外姨妈家逃荒避难。每日天不亮出发,天黑才归,如此颠簸四十余天。母亲疲惫不堪,曾数次想扔掉我,却又于心不忍。幸得伯母帮忙抱我,才让我免遭厄运。后来得知,一次扫荡中,村里未逃出的十七八位老少村民惨遭杀害,躲在柴草垛里的也被捅死。母亲每每讲起这段经历,都感慨万分、庆幸不已。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渐有记忆。住在我家的老马、老夏及刘姓女卫生员等七八位解放军战士,挑水、扫院子、练操的情景,历历在目。解放后,为庆祝胜利,年仅四岁的我学会扭秧歌,每次联欢会,都会被大人抱上舞台表演。后来还跟着大人划旱船,不仅在本村演出,还到其他村公演。如今,老人们谈及那段欢快时光,仍兴致勃勃。
解放初期,我家兄妹六人,吃饭穿衣成了大难题。邻居王丽花老奶奶心疼母亲辛苦,劝她让我学纺线帮忙,并愿意教我。出于好奇,我学了起来,很快上手。起初兴致勃勃,久了便觉寂寞疲惫,尤其看到同龄男孩玩耍,心生羡慕嫉妒。但纺线着实磨练性子,没耐心可不行。渐渐地,我习惯了,日夜不停,每天能纺三四个大棉线穗子,比大姑娘小媳妇纺得还多还好。那些年,全家用的衣服被褥所用棉线,几乎都出自我手。直至上初中,纺线仍是我勤工俭学的选项。回忆起来,童年纯真有趣。
二、求学路漫漫,勤奋铸辉煌
1951 年,尚未到入学年龄的我,跟着大哥来到学堂,虽不能上课,却在窗外听讲,学到不少字和算术,为正式上学奠定良好基础。自一年级起,每次考试我都名列前茅。1956 年考高小,即便看错一道数学题,我仍考了周边十个村的第一名。高小两年,寒暑假我常独自到二里外的西华高小教室看书学习,热了扇扇,冷了跺脚,老师多次表扬。
三、三线建设路,难忘十年情
在 404 厂工作的十年,我组建了小家庭,今年恰逢金婚。回想结婚时,现在的年轻人恐难理解。爱人当时在山东阳谷县委工作,因是老先进、老模范,加上领导对我们异地恋不了解、不放心,婚期一拖再拖。得知我的实际情况且介绍人是县委书记的老同事后,领导当即通知当晚结婚,带头移风易俗,仪式在宣传部会议室举行,既隆重又简便。各单位送镜子,宣传部长主持,县委副书记讲话,男女双方表态发言,不请客、不吃饭,仅摆瓜子、喜糖和喜烟。双方家长来不及到场,新郎新娘无新装,领了结婚证,同事帮忙买两个新枕套,一切就绪,仪式顺利完成。爱人的工作住室成了新婚洞房,她平时的被褥便是“嫁妆”。
婚后两地生活,爱人在长子满月后就下村包队,孩子托人喂养。因工作离不开,第二个孩子在湖北 404 厂出生。爱人带着两岁多的老大,大腹便便,身背行囊,不远两千余里,乘汽车转火车,一路颠簸来到鄂西。乘车难,火车过道、厕所都挤满人,孩子一整天喝不上水,解放军战士送的苹果也不要。到孝感站,战士下车接了一茶缸凉水,孩子一口气喝光。次子在 404 厂医院出生,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月子,接送照顾两岁多上幼儿园的老大,忙得不可开交。为让产妇营养充足,我先后买了八只老母鸡、几十斤各种鱼、几百个鸡蛋及诸多螃蟹、甲鱼、米酒等营养食品,自己学着做,每天忙到深夜,精心照料,生怕她们月子里生病。有一天深夜煮猪蹄,因太困竟把猪蹄煮糊,看着像黑木炭的猪蹄,心痛又惋惜。
四、故乡四十载,奉献不停歇
1980 年初,为解决两地分居,我主动调回老家聊城。虽档案中有 404 厂党委公章证明我系正县团级国家干部,但聊城未按此安排,将我按区科级分到拖拉机厂。人生有得有失,我无怨无尤,工作勤奋努力、安分守己。1984 年,经组织考察,又赴 404 厂外调,官复原职,先后担任地区外贸局长、地委企业政治部副部长(正县)。企业部撤销后,1988 年任地区(市)纪委副书记兼行政监察局局长,此岗位一干十几年,直至离岗退休。
回顾八十年,吃过苦,受过难,奋斗过,努力过,有成绩,获过许多先进与奖励,亦有经验、教训和感悟。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我坚信保持人格正派纯真,不趋利不媚俗,至关重要且珍贵。官职有大小,钱财有多寡,不必强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个人经历与命运,始终依附于祖国兴衰大势。庆幸晚年赶上好时代,享受国家强盛、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与方便。愿尽力发挥余热,助力党和国家更强大美好,让人民生活更安康幸福。
余意未尽,以一首七绝自吟:
八十感怀
人生八十似酒醇,沧桑酿就岁华珍。
笑谈往昔峥嵘事,再启新程梦自春。
2025年5月18日/乙巳四月廿十一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