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小菜园成了我休息的好去处。
闲暇之余,种些丝瓜、黄瓜之类的家常菜,既满足了平日里能够吃上新鲜的纯天然绿色蔬菜,又锻炼了身体,颐养了性情。而在这些朴素的蔬菜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一景,要数那一朵朵清纯、朴素、略带些羞赧的丝瓜花了。这一朵一朵的花儿,就像一张张孩子的小脸,让你忍不住喜欢、爱怜。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学生,也是那样的朴质、可爱,满脸的真诚,一眸的憧憬,他们在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一点雨露就滋润”的年纪里,一身的青春,藏满了激情和追求。但这个年龄需要更多的赞美。
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画面:记者请一位资深的老花农谈经验,他一边给花示范施肥、浇水,一边讲解管理的要领。过了一段时间,他抬起头来看了看镜头,以为节目即将结束,便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花枝,说:“你今天好漂亮、好精神啊!”记者觉得奇怪,就问:“你每天都这样赞美它们吗?”“不。但还是常有的,”老农解释说,“花跟人一样,它能听懂你的话,及时得到表扬,一高兴劲就大了,明天你来看,小家伙会长得更好呢!”
花儿无心,不可能真正听懂人的赞美;花儿无语,却用绽放的美丽来回报人们的赞美。宋朝的郑域有首写梅花的《昭君怨》词中有这样的词句:“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我们的学生,不光都像牡丹一样美丽可爱,有的也像带刺的玫瑰,但作为教师,就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将赞美的甘露撒向每一朵花儿。赞美就像一笔笔“存款”,源源不断地汇入学生的心灵,日积月累,孩子的心灵富裕而又殷实,自信而又进取。赞美就像是一道道划破夜空的流星,成为燎原希望和信心的星星之火;赞美就宛如一把把蕴含智慧的钥匙,随时可以开启紧闭的大门;赞美似一张张犁铧,可以耕耘荒芜的心田并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并让这美丽的赞美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身材矮小,却非常喜欢打乒乓球。所有的人对她的天赋和前途都不看好,唯有她父亲一直鼓励她:“你很优秀,真的!”就这简单的几个字,像蕴藏了无穷的力量,一直激励着她更加刻苦地训练。果然她也不负“父”望,不仅成了乒乓球国手,也开辟了一个乒乓球新时代。
由此可见,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是一种褒奖,赞美更是一种激人上进、获得成功的神奇力量。有这样一首诗:土地赞美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赞美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赞美了云霞,拥有了神采。如果教育没有了赞美,就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每天送给学生一个真诚的赞美吧:赞美他们走出阴霾的胆量和自信,赞美他们取得进步的每一次雀跃,赞美他们每一个富有创意的成长愿望。当如此,我们就会“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语),一定会有更多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就会出现更多的“牛顿”“瓦特”!
如今,不知咋地,一见到丝瓜花,就会想到自己的学生;一看到学生,马上就联想到丝瓜花。
正因为这最普普通通的丝瓜花,我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